大钧从张载学,能守其师说而践履之。居父丧,衰麻葬祭,一本于礼。后乃行于冠昏、膳饮、庆吊之间,节文粲然可观,关中化之。尤喜讲明井田兵制,谓治必自此始,悉撰次为图籍,可见于用。虽皆本于载,而能自信力行,载每叹其勇为不可及。
徽宗即位,复其官。宗绍兴初,又复大学士,赠太师、宣国公,谥曰正愍。
韩绛宣抚陕西、河东,辟书写机密文字。府罢,移知候官县,故相曾公亮镇京兆,荐知泾县,皆不赴。丁外艰,家居讲
。数年,起为诸王
教授。求监凤翔船务,制改宣义郎。
熙宁中,王安石议遣使诸,立缘边封沟,大忠与范育被命,俱辞行。大忠陈五不可,以为怀抚外国,恩信不洽,必致生患。罢不遣。令与刘忱使契丹,议代北地,会遭父丧。起复,知代州。契丹使萧素、梁颍至代,设次,据主席,大忠与之争,乃移次于长城北。换西上阁门使、知石州。大忠数与素、颍会,凡议,屡以理折之,素、颍稍屈。已而复使萧禧来求代北地,神宗召执政与大忠、忱议,将从其请。大忠曰:"彼遣一使来,即与地五百里,若使魏王英弼来求关南,则何如?"神宗曰:"卿是何言也。"对曰:"陛下既以臣言为不然,恐不可启其渐。"忱曰:"大忠之言,社稷大计,愿陛下熟思之。"执政知不可夺,议卒不决,罢忱还三司,大忠亦终丧制。其后竟以分
岭为界焉。
时郡籴民粟,豪家因之制纵之柄。大忠选僚寀自旦
仓,虽斗升亦受,不使有所壅阏。民喜,争运粟于仓,负钱而去,得百余万斛。
大钧字和叔。父蕡,六,其五登科,大钧第三
也。中乙科,调秦州右司理参军,监延州折博务。改光禄寺丞、知三原县。请代蕡
蜀,移
西县。蕡致仕,大钧亦移疾不行。
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大忠其语于章惇,惇惧,绳之愈力。绍圣四年,遂贬舒州团练副使,安置循州。至虔州信丰而病,语其
景山曰:"吾不复南矣!吾死汝归,吕氏尚有遗
。"遂薨,年七十一。大忠请归葬,许之。
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言:"古者理财,视天下犹一家。朝廷者家,外计者兄弟,居虽异而财无不同。今有司惟知纳之名,有余不足,未尝以实告上。故有余则取之,不足莫之与,甚大患也。"乃上生财、养民十二事。徙提
淮西刑狱。时河决,飞蝗为灾,大忠
对,极论之,诏归故官。
刘挚,字莘老,永静东光人。儿时,父居正课以书,朝夕不少间。或谓:"君止一,独不可少宽邪?"居正曰:"正以一
,不可纵也。"十岁而孤,鞠于外
尝献曰:"夏人戍守之外,战士不过十万,吾三路之众,足以当之矣。彼屡犯王略,一不与校,臣窃羞之。"绍圣二年,加宝文阁直学士、知渭州,付以秦、渭之事,奏言:"关、陕民力未裕,士气沮丧,非假之岁月,未易枝梧。"因请以职事对。大抵以计徐取横山,自汝遮残井迤逦
筑,不求近功。
会伐西夏,鄜延转运司檄为从事。既,转运使李稷馈饷不继,
还安定取粮,使大钧请于
谔。谔曰:"吾受命将兵,安知粮
!万一不继,召稷来,与一剑耳。"大钧
刚直,即曰:"朝廷
师,去
未远,遂斩转运使,无君父乎?"谔意折,
谓大钧曰:"君
以此报稷,先稷受祸矣!"大钧怒曰:"公将以此言见恐邪?吾委
事主,死无所辞,正恐公过耳。"谔见其直,乃好谓曰:"
乃尔邪?今听汝矣!"始许稷还。是时,微大钧盛气诮谔,稷且不免。未几,
得疾,卒,年五十二。
其论选举曰:"古之长育人才者,以士众多为乐;今之主选举者,以多为患。古以礼聘士,常恐士之不至;今以法待士,常恐士之竞。古今岂有异哉。盖未之思尔。夫为国之要,不过得人以治其事,如为治必
得人,惟恐人才之不足,而何患于多?如治事皆任其责,惟恐士之不至,不忧其竞
也。今取人而用,不问其可任何事;任人以事,不问其才之所堪。故
之路不胜其多,然为官择士则常患乏才;待次之吏历岁不调,然考其职事则常患不治。是所谓名实不称,本末
戾。如此而
得人而事治,未之有也。今
立士规以养德厉行,更学制以量才
艺,定试法以区别能否,修辟法以兴能备用,严举法以
实得人,制考法以责任考功,庶几可以渐复古矣。"
既而钟傅城安西,王文郁亦用事,章惇、曾布主之,大忠议不合;又乞以所职为大防量移,惇、布陈其所言与元祐时异,徙知同州,旋降待制致仕。卒,诏复学士官,佐其葬。
大忠字伯。登第,为华
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以大忠提举永兴路义勇。改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兵房文字。令条义勇利害。大忠言:"养兵猥众,国用日屈,汉之屯田,唐之府兵,善法也。弓箭手近于屯田,义勇近于府兵,择用一焉,兵屯可省矣。"为签书定国军判官。
大防长七尺,眉目秀发,声音如钟。自少持重,无嗜好,过市不左右游目,燕居如对宾客。每朝会,威仪翼如,神宗常目送之。与大忠及弟大临同居,相切磋论
考礼,冠昏丧祭,一本于古,关中言《礼》学者推吕氏。尝为《乡约》曰:"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
,患难相恤,有善则书于籍,有过若违约者亦书之,三犯而行罚,不悛者绝之。"
富弼致政于家,为佛氏之学。大临与之书曰:"古者三公无职事,惟有德者居之,内则论于朝,外则主教于乡。古之大人当是任者,必将以斯
觉斯民,成己以成
,岂以爵位
退、
力盛衰为之变哉?今大
未明,人趋异学,不
于庄,则
于释。疑圣人为未尽善,轻礼义为不足学,人
不明,万
憔悴,此老成大人恻隐存心之时。以
自任,振起坏俗,在公之力,宜无难矣。若夫移
变气,务求长年,此山谷避世之士独善其
者之所好,岂世之所以望于公者哉?"弼谢之。
大临字与叔。学于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在程门,号"四先生"。通《六经》,尤邃于《礼》。每掇习三代遗文旧制,令可行,不为空言以拂世骇俗。
涓以
士举首
幕府,自称状元。大忠谓曰:"状元云者,及第未除官之称也,既为判官则不可。今科举之习既无用,修
为己之学,不可不勉。"又教以临政治民之要,涓自以为得师焉。谢良佐教授州学,大忠每过之,听讲《论语》,必正襟敛容曰:"圣人言行在焉,吾不敢不肃。"
元祐初,历工郎中、陕西转运副使、知陕州,以直龙图阁知秦州,
宝文阁待制。夏人自犯麟府、环庆后,遂绝岁赐,
遣使谢罪,神宗将许之。大忠言:"夏人
则纵,困则服,今
为恭顺,实惧讨伐。宜且命边臣诘其所以来之辞,若惟请是从,彼将有以窥我矣。"
元祐中,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范祖禹荐其好学修如古人,可备劝学,未及用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