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怎么用人?”皇帝也后悔,恢复了种谔的官职。
韩绛为陕西宣抚使,任用种谔为。。延钤辖。韩绛在罗兀筑城,规取横山。命令种谔率兵二万出无定川,命令众将都受种谔的指挥约束,调发河东军队会于银州。城筑成但庆州士兵叛乱,诏令罢师,放弃罗兀,种谔被责罚降授汝州团练副使。再贬为贺州别驾,移单州,又移华州。韩绛第二次任宰相,诉种谔以前的功劳,恢复为礼宾副使、岷州知州。董毡部将鬼章聚兵于洮、岷州,新归附的羌人大多反叛,种谔征讨袭击杀掉了鬼章。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洮州,攻占逋宗、讲珠、东宜诸城,乘敌不备进袭到大河,斩首七千级。
升任上。。门使、文州刺史、泾州知州,移任。。延副总管。皇帝说:“西夏国王秉常被其母亲所囚禁,可赶快顺随本路官捣其巢穴。”种谔于是入对,夸大其辞说“:西夏国无人,秉常小子,我前去即可持其臂以来。”皇帝受他的话鼓动壮胆,决意西征,以种谔为经略安抚副使,众将全听他的指挥约束。种谔立即驻扎在边境上,皇帝以种谔提前轻率出动,使他听令于王中正。敌人屯兵夏州,种谔率领本路并京城地区的七将军队攻打米脂,三天没有攻克。西夏八万军队来援救,种谔在无定川抵御,发伏兵,断其首尾,大破西夏援军,降服米脂守将令介讹遇。捷报传到朝廷,皇帝大喜,群臣称贺,派宦官谕示奖赏,而且解除王中正的职务。
种谔留下一千人守米脂,进而驻扎银、石、夏州,不见敌人。开始,受诏命应当在灵武会合,种谔绕远路不向前进,士兵饥饿疲乏,打算以粮运不继归罪转运使李稷。驻军麻军坪,大校刘归仁带着众兵溃逃,朝廷诏令撤回军队。种谔还是被升任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种谔谋划占据横山之志没有完成,派儿子种朴去朝廷上奏他的策书。皇帝召见种朴询问情况,种朴被提升为。。门祗候。将要向前筑横山城,命徐禧、李舜举到。。延计议。种谔说:“横山延袤千里,多马适宜耕稼,人物强悍善战,而且有盐铁之利,西夏人依仗它为生;其城垒都控扼险要,足以守御。现在兴功,当从银州开始。其次迁宥州,又其次修夏州,三郡鼎立对峙,那么横山之地已囊括其中。又其次修盐州,那么横山的强兵战马、山泽之利,尽归中国。其形势居高临下,俯视兴州、灵州,可以径直倾其巢穴。”但徐禧与沈括定议移驻银州,筑永乐城,与种谔开始的谋划不同,于是奏请种谔留守延州。不久永乐被围,种谔观望不救,皇帝希望他以后效力,置之不问,而且担心敌人来到,就使种谔知延州。种谔背上痈疽发作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种谔善驾驭士兵,临敌出奇不意,每战必胜,但狡诈狂诞残忍,属下有冒犯的立即斩首,有时先割肺肝,在座的人掩面不忍看,种谔饮食自如。敌人也畏惧他敢于战斗,所以屡有战功。李稷供应军饷,早晨进入种谔的军营,军吏鸣鼓吹呼。种谔呼问军吏说:“军队有几个主帅?要当借你的头来代替转运使。”立即叱责斩首。李稷惶恐马上退出。曾渡黄河,仓卒遇上敌人,种谔欺骗门下客说:“事情紧急,你可以穿上我的衣服,乘坐我的马,追随旗鼓千骑,赶快往赴大军。”客人相信了他,敌人以为是种谔,随后追击,客人差点丢了性命。从熙宁首开绥州,到后来再举西征,都是种谔计谋,终于导致永乐之祸。议论的人认为种谔不死,边事不会停止。
种师道字彝叔,年青时跟随张载学习,以恩荫补为三班奉职,通过试换法,改为文官,任熙州推官、代理同谷县。县吏有田地诉讼案,满二年没有决断。师道翻阅案卷文书,一整天用力不能穷究,但此案所讼只是母亲及兄长而已。于是引吏诘问此事说“:母亲、兄长,依照法令可以诉讼吗?你还会期望以此扰乱乡里吗?”县吏叩头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