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谿蛮扰边,即仿陕西弓箭手制,募边民习知溪险易者,置所司教以战阵,劝以耕牧,得胜兵几万人以镇抚之。迁特
,拜少保,封莘国公,恩典如宰相。宣和元年,薨,年六十五,赠太傅,谥曰文简。
时韩忠彦、曾布为相,洵武因对言:"陛下乃先帝,今相忠彦乃琦之
。先帝行新法以利民,琦尝论其非,今忠彦为相,更先帝之法,是忠彦能继父志,陛下为不能也。必
继志述事,非用蔡京不可。"京
居外镇,帝未有意复用也,洵武为帝言:"陛下方绍述先志,群臣无助者。"乃作《
莫助之图》以献。其图如《史记》年表,列旁行七重,别为左右,左曰元丰,右曰元祐,自宰相、执政、侍从、台谏、郎官、馆阁、学校各为一重。左序助绍述者,执政中唯温益一人,余不过三四,若赵
之、范致虚、王能甫、钱遹之属而已。右序举朝辅相、公卿、百执事咸在,以百数。帝
示曾布,而揭去左方一姓名。布请之,帝曰:"蔡京也。洵武谓非相此人不可,以与卿不同,故去之。"布曰洵武既与臣所见异,臣安敢豫议?"明日改付温益,益欣然奉行,请籍异论者,于是决意相京。
洵武中书舍人、给事中兼侍讲,修撰《哲宗实录》,迁吏
侍郎。
无祐初,徙扬州。言者论其,改滁州,未去邓而卒,年五十九。
洵仁、洵武。洵仁,大观中为尚书右丞。
徽宗初,改秘书少监,既而用蔡京荐,复史职,御史陈次升、陈师锡言:"洵武父绾在熙宁时以曲媚王安石,神宗数其邪僻回,今置洵武太史,岂能公心直笔,发扬神考之盛德,而不掩其父之恶乎?且其人材凡近,学问荒缪,不足以污此选。"不听。迁起居郎。
洵武字常,第
士,为汝
簿。绍圣中。哲宗召对,为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国史院编修官,撰《神宗史》,议论专右蔡卞,诋诬宣仁后尤切,史祸之作,其力居多。迁起居舍人。
邓氏自绾以来,世济其,而洵武阿二蔡尤力。京之败
天下,祸源自洵武起焉。
洵武疏言:"神宗稽古建官,既正省、台、寺、监之职,而以寄禄阶易空名矣。今在选七阶,自两使判官至主簿、尉,有带知安州云梦县而为河东当公事者,有河中司录参军而监楚州盐场者,有瀛州军事推官、知大名府元城县充濮州教授者,殽
纷错,莫甚于此。谓宜造为新名,因而制录。"诏悉更之。迁刑
尚书,又请初
官人兼用刑法试,俾知为吏之方。崇宁三年,拜尚书右丞,转左丞、中书侍郎。
李定,字资,扬州人。少受学于王安石。登
士第,为定远尉、秀州判官。熙宁二年,孙觉荐之,召至京师,谒谏官李常,常问曰:"君从南方来,民谓青苗法何如?"定曰:"民便之,无不喜者。"常曰:"举朝方共争是事,君勿为此言。"定即往白安石,且曰:"定但知据实以言,不知京师乃不许。"安石大喜,谓曰:"君且得见,盍为上
之。"立荐对。神宗问青苗事,其对如曩言,于是诸言新法不便者,帝皆不听。命定知谏院,宰相言前无选人除谏官之比,遂拜太
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知制诰宋
求、苏颂、李大临封还制书,皆罢去。
妖人张怀素狱兴,其党有与洵武连昏者,坐知随州。提举明
,复端明殿学士,知亳州、河南府,召为中太一
使,连
观文殿学士,为大名尹。政和中,夏祭,
侍祠。以佑神观使兼侍读留修国史,改保大军节度使。未几,知枢密院。
御史陈荐疏:"定顷为泾县主簿,闻庶母仇氏死,匿不为服。"诏下江东、淮、浙转运使问状,奏云:"定尝以父年老,求归侍养,不云持所生母服。"定自辩言,实不知为仇所生,故疑不敢服,而以侍养解官。曾公亮谓定当追行服,安石力主之,改为崇政殿说书。御
绾虑安石去失势,乃上言宜录安石及婿,仍赐第京师。帝以语安石,安石曰:"绾为国司直,而为宰臣乞恩泽,极伤国
,当黜。"又荐彭汝砺为御史,安石不悦,遽自劾失举。帝谓绾
心颇僻,赋
回,论事荐人,不循分守,斥知虢州。逾岁,为集贤院学士、知河
,元丰中,以待制知荆南、陈、陕,徙永兴军,改青州。奏言岁大稔,斗粟五七钱。帝知其佞,令提举官酌市价以闻。
龙图阁直学士、知邓州。
石复相,绾弥前迹,乃发惠卿置田华亭事,
知陈州。又论三司使章惇协济其
,
知湖州。初,惠卿弟和卿创手实法,绾曰:"凡民养生之
,日用而家有之。今
尽令疏实,则家有告讦之忧,人怀隐匿之虑,无所措手足矣。商贾通
货财,
易有无,不过服
、
用、米粟、丝麻、布帛之类,或
有之而夏以
析,或秋贮之而冬已散亡,公家簿书,何由拘录,其势安得不犯?徒使嚚讼者趋赏报怨以相告讦,畏怯者守死忍困而已。"诏罢其法。迁翰林学士,仍为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