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天下久旱,饥民
离,帝忧形于
,对朝嗟叹,
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
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
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
泣下,忧京师
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若两
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
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
涕谓帝曰:"安石
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自礼
侍郎超九转为吏
尚书。
东明民或遮宰相诉助役钱,安石白帝曰:"知县贾蕃乃范仲淹之婿,好附
俗,致民如是。"又曰:"治民当知其情伪利病,不可示姑息。若纵之使妄经省台,鸣鼓邀驾,恃众侥幸,则非所以为政。"其
辩背理率类此。
安石与光素厚,光援朋友责善之义,三诒书反覆劝之,安石不乐。帝用光副枢密,光辞未拜而安石,命遂寝。公著虽为所引,亦以请罢新法
颍州。御史刘述、刘琦、钱顗、孙昌龄、王
韶、程颢、张戩、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谏官范纯仁、李常、孙觉、胡宗愈皆不得其言,相继去。骤用秀州推官李定为御史,知制诰宋
求、李大临、苏颂封还词
,御史林旦、薛昌朝、范育论定不孝,皆罢逐。翰林学士范镇三疏言青苗,夺职致仕。惠卿遭丧去,安石未知所托,得曾布,信任之,亚于惠卿。
开封民避保甲,有截指断腕者,知府韩维言之,帝问安石,安石曰:"此固未可知,就令有之,亦不足怪。今士大夫睹新政,尚或纷然惊异;况于二十万百姓,固有蠢愚为人所惑动者,岂应为此遂不敢一有所为邪?"帝曰:"民言合而听之则胜,亦不可不畏也。"
帝用韩维为中丞,安石憾曩言,指为善附俗以非上所建立,因维辞而止。欧
修乞致仕,冯京请留之,安石曰:"修附丽韩琦,以琦为社稷臣。如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之安用?"乃听之。富弼以格青苗解使相,安石谓不足以阻
,至比之共、鲧。灵台郎尤瑛言天久
,星失度,宜退安石,即黥隶英州。唐坰本以安石引荐为谏官,因请对极论其罪,谪死。文彦博言市易与下争利,致华岳山崩。安石曰:"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阏其奏,
彦博守魏。于是吕公著、韩维,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欧
修、文彦博,荐己者也;富弼、韩琦,用为侍从者也;司
光、范镇,
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
吕惠卿服阕,安石朝夕汲引之,至是,白为参知政事,又乞召韩绛代己。二人守其成谟,不少失,时号绛为"传法沙门",惠卿为"护法善神"。而惠卿实自得政,忌安石复来,因郑侠狱陷其弟安国,又起李士宁狱以倾安石。绛觉其意,密白帝请召之。八年二月,复拜相,安石承命,即倍
来。《三经义》成,加尚书左仆
兼门下侍郎,以
雱为龙图阁直学士。雱辞,惠卿劝帝允其请,由是嫌隙愈著。惠卿为蔡承禧所击,居家俟命。雱风御史中丞邓绾,复弹惠卿与知华亭县张若济为
利事,置狱鞫之,惠卿
守陈。
礼官议正太庙太祖东向之位,安石独定议还僖祖于祧庙,议者合争之,弗得。上元夕,从驾乘宣德门,卫士诃止之,策其
。安石怒,上章请逮治。御史蔡确言:"宿卫之士,拱扈至尊而已,宰相下
非其
,所应诃止。"帝卒为杖卫士,斥内侍,安石犹不平。王韶开熙河奏功,帝以安石主议,解所服玉带赐之。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
悟,
从之,安石求去。司
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
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帝为巽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安石
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陛下
以先王之正
胜天下
俗,故与天下
俗相为重轻。
俗权重,则天下之人归
俗;陛下权重,则天下之人归陛下。权者与
相为重轻,虽千钧之
,所加损不过铢两而移。今
人
败先王之正
,以沮陛下之所为。于是陛下与
俗之权适争轻重之时,加铢两之力,则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权,已归于
俗矣,此所以纷纷也。"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三年十二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年,京东、河北有烈风之异,民大恐。帝批付中书,令省事安静以应天变,放遣两路募夫,责有司、郡守不以上闻者。安石执不下。
诸行利
厚薄,皆令纳钱,与免行
祗应。自是四方争言农田
利,古陂废堰,悉务兴复。又令民封状增价以买坊场,又增茶监之额,又设措置河北籴便司,广积粮谷于临
州县,以备馈运。由是赋敛愈重,而天下
然矣。
十月,彗东方,诏求直言,及询政事之未协于民者。安石率同列疏言:"晋武帝五年,彗
轸;十年,又有孛。而其在位二十八年,与《乙巳占》所期不合。盖天
远,先王虽有官占,而所信者人事而已。天文之变无穷,上下傅会,岂无偶合。周公、召公,岂欺成王哉。其言中宗享国日久,则曰"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不敢荒宁"。其言夏、商多历年所,亦曰"德"而已。裨灶言火而验,
禳之,国侨不听,则曰"不用吾言,郑又将火"。侨终不听,郑亦不火。有如裨灶,未免妄诞,况今星工哉?所传占书,又世所禁,〈月誊〉写伪误,尤不可知。陛下盛德至善,非特贤于中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