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求合先王,则天下幸甚。"河北饥,流人就食京师,官振廪给食,来者不止。淑问曰:"出粟不继,是诱之失业而就死地也。"条三策上之。
滕甫为中丞,淑问力数其短,帝以为邀名,乃诏避其父三司使,出通判复州。久之,知真州,提点湖北刑狱,言新法不便,乞解使事,黜知信阳军,以病免。数年,起知宣州,徙湖州,入为吏部员外郎。又引疾求外,帝以为避事,降监抚州酒税。哲宗立,司马光荐其行己有耻,难进,召为左司谏,以病致仕,数月卒。
义问字士宣。善文辞,锁厅试礼部,用举者召试秘阁,父介引嫌罢之。熙宁中,辟京西转运司管勾文字。神宗览本道章奏,知义问所为。以其名访辅臣,因黄好谦领使事,谕之曰:"唐义问风力强敏,行且用矣,可面诏之。"寻以为司农管当公事。方行手实法,所在骚然。义问言:"今造簿甫二岁,民不堪命,不宜复改为。"从曾孝宽使河东,还奏事,记利害纲目于笏,帝取而熟视之,历举以问,应析如流。帝喜曰:"欲见卿,非今日也。"擢湖南转运判官。一路敷免役钱,又分户五等,储其羡为别赋,号"家力钱",义问奏除之。移使京西,文彦博守西都,义问求罢去。彦博告以再入相时,尝荐其父,晚同为执政,相得甚欢,故义问乃止。时陕西大举兵,多亡卒,所至成聚。义问请令诣官自陈,给券续食,人以为便。会有不悦之者,免归。
元祐中,起知齐州,提点京东刑狱、河北转运副使。属邑尉因捕盗误遗火,盗逸去,民家被焚,讼尉故纵火。郡守执尉,抑使服,义问辨出之,方旱而雨。用彦博荐,加集贤修撰,帅荆南,请废渠阳诸砦。蛮杨晟秀断之以叛,即拜湖北转运使,讨降之,复砦为州。进直龙图阁,以集贤殿修撰知广州。章惇秉政,治弃渠阳罪,贬舒州团练副使。后七年,复故官,知颍昌府,卒。
恕,崇宁初,为华阳令,以不能奉行茶法,忤使者,谢病免归。其弟意方为南陵令,亦以病自免,兄弟杜门躬耕。恕寻以宣教郎致仕。靖康元年,御史中丞许翰言其高行,诏起为监察御史。意亦以宰相吴敏荐,召对,而贫不能行,竟饿死江陵山中。
论曰:拯为开封,其政严明,人到于今称之。而不尚苛刻,推本忠厚,非孔子所谓刚者乎:奎博学清重,君子人也。抃所至善治,民思不忘,犹古遗爱。介敢言,声动天下,斯古遗直也。夫听谏者,明君所难,以唐文皇犹弗终于魏徵,观四臣面诤,鲠吭逆心,或不能堪,而仁宗容之无咈,诚盛德之主哉!屼世孝,淑问难进,义问强敏,恕高行不陨家声,有足美云。
部分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县人。当初考取进士后,拜官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知县。因为父母都年事已高,他推辞不去就职。又调和州监税,父母更不愿随行,他便辞官回家奉养。过了几年,双亲相继去世,包拯就在墓旁造屋居住守孝,到守丧期满,仍然徘徊不忍离去,邻里父老曾多次过来劝他结束守丧。过了很久,包拯才去吏部接受调选,便做了天长知县。有个盗者割了一人家的牛舌,失主来县上诉,包拯说:“只管回去,把牛杀了卖掉。”过后不久又有一人来县报告,说有人私自杀牛,请予处理。包拯对这个人说“: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又反来告他的状?”盗窃者听后十分惊恐,立即服罪了。调任端州知州,升迁为殿中丞。端州地方出产上好的砚台,以前的州官借进贡之名,大都从这里索取几十倍的进贡量去赠送权贵。包拯为了杜绝这种弊端,叫做砚台的人只做足够进贡的数量。他在那里一年任期届满,没有拿一个端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