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太常丞、知泾州。以右司谏、知渭州兼领泾原路经略公事。会郑戩为陕西四路都总,遣刘沪、董士廉城
洛,以通秦、渭援兵。洙以为前此屡困于贼者,正由城砦多而兵势分也。今又益城,不可,奏罢之。时戩已解四路。而奏沪等督役如故。洙不平,遣人再召沪,不至;命张忠往代之,又不受。于是谕狄青械沪、士廉下吏。戩论奏不已,卒徙洙庆州而城
洛。又徙晋州,迁起居舍人、直龙图阁、知潞州。会士廉诣阙上书讼洙,诏遣御史刘湜就鞫,不得他罪。而洙以
将孙用由军校补边,自京师贷息钱到官,亡以偿。洙惜其才可用,恐以犯法罢去,尝假公使钱为偿之,又以为尝自贷,坐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天下莫不以为湜文致之也。徙监均州酒税,
疾,沿牒至南
访医,卒,年四十七。嘉祐中,宰相韩琦为洙言,乃追复故官,及官其
构。
臣所论三事,皆人人所共知,近臣从谀而不言,以至今日。方今非独四夷之为患,朝政日弊而陛下不寤,人心日危而陛下不知。故臣愿先正于内,以正于外。然后忠谋渐,纪纲渐举,国用渐足,士心渐奋。边境之患,庶乎息矣。惟
察秦、隋恶闻忠言所以亡,远法汉王不讳危
所以存,日亲盛德,与民更始,则天下幸甚。
徙知永昌县,监益州务,再迁太常博士。蜀用铁钱,民苦转贸重,故设书纸代钱,以便市易。转运使以伪造
多犯法,
废不用。甫曰:"
可以伪造,钱亦可以私铸,私铸有犯,钱可废乎?但严治之,不当以小仁废大利。"后卒不能废。衍为枢密副使,荐于朝,授秘阁校理。
又言:"修媛恣市恩,祸渐已萌。夫后者,正嫡也,其余皆婢妾尔。贵贱有等,用
不宜过僣。自古
女
,初不制而后不能制者,其祸不可悔。"帝曰:"用
在有司,朕恨不知尔。"甫曰:"世谓谏臣耳目官,所以达不知也。若所谓前世女祸者,载在书史,陛下可自知也。"
是岁,诏三馆臣僚言事。甫十二事,
祖宗故实,校当世之治有所不逮者,论述以为讽谏,名《三圣政范》。改右正言。时河北降赤雪,河东地震五六年不止,甫推《洪范五行传》及前代变验,上疏曰:"赤雪者,赤眚也,人君舒缓之应。舒缓则政事弛,赏罚差,百官废职,所以召
也。晋太康中,河
降赤雪。时武帝怠于政事,荒宴后
。每见臣下,多
常事,不及经国远图,故招赤眚之怪,终致晋
。地震者,
之盛也。
之象,臣也,后
也,四夷也。三者不可过盛,过盛则
为变而动矣。忻州赵分,地震六年。每震,则有声如雷,前代地震,未有如此之久者。惟唐
宗本封于晋,及即位,晋州经岁地震。宰相张行成言,恐女谒用事,大臣
谋,宜制于未萌。其后武昭仪专恣,几移唐祚。天地灾变,固不虚应,陛下救纾缓之失,莫若自主威福,时
英断,以慑
邪,以肃天下。救
盛之变,莫若外谨戎备,内制后
。谨戎备,则切责大臣,使之预图兵防,熟计成败;制后
,则凡掖
非典掌御幸者,尽
之,且裁节其恩,使无过分,此应天之实也。"时契丹、西夏稍
,后
张修媛
幸,大臣专政,甫以此谏焉。
时陕西经略招讨副使韩琦、判官尹洙还朝,甫建议请诏琦等,条四路将官能否,为上、中、下三等,黜其最下者。保州兵变前,有告者,大臣不时发之。甫因言枢密使副当得罪,使,乃杜衍也。边将刘沪城洛于渭州,总
尹洙以沪违节度,将斩之。大臣稍主洙议,甫以谓:"
洛通秦、渭,于国家为利,沪不可罪。"由是罢洙而释沪。衍屡荐甫,洙与甫素善者,而甫不少假借,其鲠亮不私
夏国乞盟,甫上一利、曰害曰:"宿兵以来,国用空耗。今若与之约和,则边兵可减,科敛可省。其为利一也。始,契丹声言,尝遣使谕西人使臣中国。今和议既成,必恃其功。去岁有割地之请,朝廷已增岁赂,若更有求,将安拒之?其为害一也。自承平四十年,武事不饬,及边鄙有警,而用不习之将,不练之兵,故久无成功。然比来边臣中材谋勇健者,往往复,方在讲训不懈,以张中国之威。一旦因议和弛备,复如曩日,缓急必不可用。其为害二也。自元昊拒命,终不敢
关中者,以唃厮啰等族不附,虑为后患也。今中国与之和,获岁遗之厚,彼必专力以制二蕃,
大之势,自兹为始。其为害三也。且朝廷恃久安之势,法令纪纲,弛而不葺。及西戎累败,王师始议更张,以救前弊。今见戎人请和,苟贪无事,他时之患,不可救矣。其为害四也。凡利害之机,愿陛下熟图之。"
,或母后专制,或妃主擅朝,树恩私党,名为"斜封"。今陛下威柄自,外戚、内臣贤而才者,当与大臣公议而
之,何必袭"斜封"之弊哉。且使大臣从之,则坏陛下纲纪;不从,则沮陛下德音。坏纲纪,忠臣所不忍为;沮德音,则威柄轻于上。且尽公不阿,朝廷所以责大臣。今乃自以私昵挠之,而
责大臣之不私,难矣。此恩
过滥之弊也。
仁宗嘉纳之。
孙甫字之翰,许州翟人。少好学,日诵数千言,慕孙何为古文章。初举
士,得同学究
,为蔡州汝
县主簿。再举
士及第,为华州推官。转运使李纮荐其材,迁大理寺丞、知绛州翼城县。杜衍辟为永兴司录,凡吏职,纤末皆倚办甫。甫曰:"待我以此,可以去矣。"衍闻之,不复以小事属甫。衍与宴语,甫必引经以对,言天下贤俊,历评其才
所长。衍曰:"吾辟属官,得益友。"诸生亦多从甫学问。
洙内刚外和,博学有识度,尤于《
秋》。自唐末历五代,文格卑弱。至宋初,柳开始为古文,洙与穆修复振起之。其为文简而有法,有集二十七卷。自元昊不
,洙未尝不在兵间,故于西事尤练习。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尽当时利害。又
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费,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洙亦去而得罪矣。
又言:"张奭使夏州回,元昊复称臣,然乞岁卖青盐十万石,兼
就京师互市诸
,仍求增岁给之数。臣以谓西盐数万石,其直不下钱十余万缗。况朝廷已许岁赐二十五万,若又许其卖盐,则与遗契丹
数相当。使契丹闻之,则贪得之心生矣。况自德明之时,累乞放行青盐,先帝以其
法,不听。及请之不已,追德明弟
质而许之,是则以彼难从之事,杜其意也。盖盐,中国之大利,又西戎之盐,味胜解池所
,而
产无穷。既开其禁,则
于民间,无以堤防矣。兼闻张
奭言,元昊自拒命以来,收结人心,钞掠所得,旋给其众,兵力虽胜,用度随窘。当此之时,尤宜以计困之,安得汲汲与和,曲徇其请乎?"
夫赐予者,国家所以勤功也。比年以来,嫔御及伶官、太医之属,赐予过厚。民间传言,内帑金帛,皆祖宗累朝积聚。陛下用之,不甚惜,今之所存无几。疏远之人,诚不能知内府丰匮之数,但见取于民者日烦,即知畜于公帑者不厚。臣亦知国家自西方宿兵,用度浸广,帑藏之积,未必悉为赐予所费,然下民不可家至而
晓,独见陛下行事
动尔。往岁闻边将王珪,以力战赐金,则无不悦服;或见优人所得过厚,则往往愤叹。人情不可不察,此赐予不节之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