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四十四(10/10)

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仍然兼任枢密使。居官二个月,又拜授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元昊归还石元孙,议论赐死,昌朝独自一人说“:自古以来将帅被捉,返归的人多没有死。”石元孙由于这样得免一死。诏令官员讨论升附祭奉慈庙三个太后,官员议论不一致。昌朝说“:章献太后母仪天下,章懿太后生养圣体,应像祥符年中升附祭元德皇后的旧例。章惠太后于陛下有慈保之恩,应另外享祭奉慈庙如故。”于是尊奉二后神位,升附祭真宗庙。密诏升中外官员一等,优厚赐与各军,昌朝与同僚极力疏陈,才停止。又诏令升中书、枢密二府官,更加坚决辞谢。元昊既投诚归附,昌朝请求宰相罢免兼任的枢 密使。

庆历六年(1406),发生日食。仁宗对昌朝等人说:“谴责见于上天,希望归罪朕自己。你应推求百姓疾苦,思考用来有利安定百姓的办法。”昌朝回答说:“陛下这话,足以消除天变,我怎敢不日夜孜孜以事奉陛下。”仁宗又说“:人主畏天而修德,就像人臣害怕法令而自己改正错误。”昌朝因而下跪拜谢。第二年春天,旱灾,仁宗回避治事的地方,减少膳食。昌朝援引汉代发生灾异时册封罢免三公的成例,上表奏请求免职。

参知政事几次与昌朝在皇帝面前争议,论者多认为昌朝不公正。有人叫向绶为永静军知军,怀疑通判说自己的坏话,以事情诬陷通判,强迫命令其自杀。高若讷知审刑院,附和昌朝意见,打算从轻处理。吴育力争,向绶最终减死一等。不久,高若讷为御史中丞,说大臣在朝堂争辩不严肃,所以下雨不及时,于是罢免吴育,而任命昌朝为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河北安抚使。仁宗赐给他银饰轿子。不久以讨伐贝州贼人有功,移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杨偕说贼人发于昌朝部下中,不应奖赏。朝廷没有采纳杨偕的意见。

契丹聚集勇敢高大的逃兵,号称“投来南军”按照边法,士兵逃亡自己返归者死。昌朝废除这一法令,返归的就升任补官,于是归来的逐渐多起来,因而查访知道契丹的情况。契丹于是拒绝逃兵,黜退南军不用。边人把地向外抵押,契丹因此逐渐侵占边界。昌朝为之建立法令,抵押土地而地主不按时赎回,人们可以赎而且占有它,一年多时间,土地全部恢复。

三司使叶清臣移用河北库钱,昌朝纠正诏书不批准,叶清臣论列不停,于是出叶清臣到河阳,流放昌朝判郑州。过阙入觐皇帝,留用为祥源观使。拜授尚书右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朝会时班次中书门下,视其仪物。这年中昌朝请求外任,又被任命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右仆射、检校太师兼侍中、判郑州。坚决辞谢仆射、侍中,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中辞谢,从昌朝开始。

母亲去世,昌朝离开职位,守丧期满,判许州。皇帝在迩英阁召他应对,皇帝问《乾卦》,昌朝上奏说:“《乾》的上九称‘:亢龙有悔。’悔者,是凶灾的萌芽,爻在极盛处,必定有凶灾。不说凶而说悔,因为悔有能凶能吉之义,修养道德就免去后悔而获得吉祥了。‘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祥。’圣人用刚健的道德,就可以决断万机。天下长久繁盛,阴柔不可以成功,但亢直而过于刚强又不能长久。只有圣人对外以刚健决断事情,对内以谦让恭俭应对万物,不敢自夸为天下第一,这才是吉祥。”皇帝亲手写诏书赞美他的回答。昌朝又说:“汉代、唐代以雍州为都城,设置三辅在内羽翼京师,朝廷以汴州为都城,但临近京城诸郡都隶属其他道,按制度不称王畿。请分京东的曹州,京西的陈、许、滑、郑州,都隶属开封府,以四十二县为京畿。”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将要去赴任,命令讲读官在资善堂为他饯行。再判大名府兼河北安抚使。当时黄河在商胡决口,昌朝请求恢复原先的河道,没有得到同意。详见《河渠志》。六塔工程失败,滨、棣、德、博州百姓多溺死,昌朝赈救很得力。内侍刘恢前往省视,回朝说黄河在赵征村决口,对于皇帝的名讳为不吉祥,当时都认为昌朝使之以动摇当权的人。嘉。。元年(1056),进封许国公,又兼任侍中,不久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身份为枢密使。

嘉。。三年(1058),宰相文彦博请求罢官,谏官、御史担心昌朝代替文彦博的宰相职位,于是相与说昌朝建造大宅,另外创立客位以待宦官,宦官有人假造诏书,枢密院释放不予治罪。于是昌朝以镇安军节度使、右仆射、检校太师、侍中兼充景灵宫使的身份,出判许州。又以保平军节度、陕州大都督府长史的身份移任大名府兼安抚使。英宗即皇帝位,昌朝移任凤翔节度使,加官左仆射、凤翔尹,进封魏国公。治平元年(1064),以侍中的身份守许州,极力辞谢没有得到准许。第二年,因病留在京城,就以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判尚书都省,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谥号叫文元。皇帝亲自写墓碑叫“大儒元老之碑”所著《群经音辨》、《通纪》、《时令》、《奏议》、《文集》一百二十二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