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箴谏阙失,不专为文墨之职也。宋兴,亦采词藻以备斯选,若谷之才隽,著之敏达,澹之治迹,锡之策虑,冕之敦质,咸有可观。然豫成禅代之诏,见薄时君,终身不获大用。及夫险诐忌前,酣鳷少检,附势希荣,构谗谋己,皆无取焉。蒙博洽长厚,继窦仪裁定仪制,惜乎南郊之议,请去太祖以宣祖配天,为识者所非。昭俭抗论跋扈,志除骄将,而多言历诋,自取恶名,抑好讦为直者与?崇谅奉亲笃至,反罹间毁,终身归养,而不复起,后蒙旌贲之典,则为善者耸动矣。祐以百口明符彦卿无他志,且言以猜忌杀无辜者享国不长,因以杜太宗之他疑,又却卢多逊之倾赵普,以致被黜,仁者有后,宜乎子旦为宋元臣焉。
部分译文
陶谷字秀实,邠州州新平人。本姓唐,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名讳改姓陶。历任北齐、隋、唐官职,成为名家望族。其祖父唐彦谦,历任慈、绛、澧三州刺史,有诗名,自号鹿门先生。其父唐涣,领夷州刺史,唐末之乱,被。。州主将杨崇本害死。当时陶谷还年幼,随母亲柳氏在崇本家长大。
十多岁,能写文章,起家任校书郎、单州军事判官。曾经用文章交游宰相李崧,李崧非常看重他的文章。当时和凝也任宰相,李崧和和凝一起上奏任命他为著作佐郎、集贤校理。改任监察御史,分司西京,升任虞部员外郎、知制诰。正好后晋高祖废除翰林学士,由他兼管朝中内外诏令。诏令名目繁多,陶谷的言辞常常适宜,是当时最好的。后晋少帝初期,赐给他绯袍、靴、笏、黑银带。天福九年(944),加任仓部郎中。
当初,李崧随着契丹兵北迁,高祖进入京师,把李崧的住宅赐给苏逢吉,而李崧在西京另有田地住宅,逢吉都取为己有。李崧从北边回朝,把住宅券献给逢吉,逢吉不高兴,而李崧的子弟几次口出怨言。后来逢吉诬告李崧与他的弟弟李屿、李山义等人进监狱,李崧害怕,称病不出。
李崧的族子李日方任秘书郎,曾经前去看望李崧,李崧对李日方说:“近来朝廷对我有什么议论?”李日方说:“没有别的,只有陶给事往往在大众场合极力诬蔑叔父。”李崧叹道:“陶谷从单州判官任上,我任用为集贤校理,不过几年提升至掌管诰命,我哪里有负于这个陶氏子呢?”到李崧遇祸,李日方曾经因公事见陶谷,陶谷问李日方:“认识李侍中吗?”李日方严肃地回答说“:是我的远房叔父。”陶谷说“:李氏之祸,是我出的力。”日方听说后脊背出汗。
陶谷脾气急率,曾经与兖州节度安审信集会,杯酒间失和,被审信奏告。当时朝廷正姑息迁就武将,陶谷因此被贬任太常少卿。陶谷曾经上言“:以前我在西京监察任上,常见监察部门判决刑事案件,很少能及时处理。至于民间夫妇有小事争讼,拖延淹滞,民间死亡丧葬,一定等待监察部门判决,奴仆病亡,也需要检验。官吏乘机为奸,而索求不已,上十天不能埋葬。希望申令条约来革除这些弊端。”朝廷采纳了这一建议。不久授任中书舍人。曾经请求教习乐工、停罢二舞郎,以及禁止百姓采伐桑枣树木为柴禾,朝廷都采纳了他的请求。开运三年(946),赐给他金紫朝服。
契丹主回北方,胁令陶谷随行。陶谷逃藏在僧人房舍中,穿大布衣服,装作行路人打扮。军士怀疑有诈,持刀威胁他一天四次。陶谷非常工于历数,对同辈说“:西南方五星连珠,汉地应当有皇帝出现。契丹主一定不得归国。”到耶律德光死去时,有孛星光芒指向北方,陶谷说“:从此契丹自相残杀,永不侵扰中国。”于是回归汉地,任给事中。乾。。年间,令常参官转对。陶谷上言说:“五天上一道奏章,并非旧制。群臣依次应对,言论不同。徒然污染皇上聪明,无益于时政,希望停止转对。在朝群臣有所闻见,允许随时入宫禀告。”皇帝采纳了。
在后周任右散骑常侍,世宗即位,升任户部侍郎。跟从世宗征伐太原,当时鱼崇谅迎接母亲后到,陶谷乘间说:“崇谅宿留不来,有观望之心。”世宗很怀疑他。崇谅又上表叙述母亲病情,诏令允许他回到陕州赡养母亲,任命陶谷为翰林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