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十四(7/10)

碍农业耕作。陛下如果认为诏令已颁布,难以反悔,就应当再派使臣,严加戒令,所到之处少征发百姓,如果百姓情绪不安定,就应该迟缓其事,密令见机行事,才能免除后患。”皇上表示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端拱初年,百姓翟马周击鼓上告,揭发李昉官居宰相,在北方有战争的时候,不作边防准备,只知赋诗宴乐。籍田礼完毕后,皇上立即召贾黄中草拟诏令,贬李昉为右仆射,而且严加谴责。贾黄中说“:仆射,是百官的表率和上级,实是宰相之任,现在从工部尚书而迁任此职,不是黜贬斥责。如果说文昌政务简少,以均劳逸为借口,较为得体。”皇上认为这个意见很好。恰遇边境危急,皇上诏令文武群臣各自进献防御之策,李昉又援引汉、唐先例,坚持认为应委屈己方与敌修好,停止战争休养百姓,当时舆论称赞这个意见。

淳化二年(991),又任命李昉以本官兼任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三年(992)夏天,天下发旱灾和蝗灾,又遇雨灾。当时李昉与张齐贤、贾黄中、李沆同为宰相,以执政无能,上表请罪,皇上不怪罪他们。四年(993),李昉因为家里连遭忧虑悲戚之事,请求解除职任,诏令不允,皇上派张齐贤等人宣谕圣旨,才又上朝处理政事。数月以后,罢为右仆射。先前,皇上召张洎起草诏令,任命李昉为左仆射,罢免宰相,张洎说“:李昉官居治理政务的重任,而阴阳不调,不能决意引退,让他官居百官师长之任,怎么能表示皇上劝勉之意呢?”皇上观看奏章后,于是下令罢贬李昉,让他只任本官。

后晋侍中李崧,与李昉同宗又同乡,当时人称李崧为东李家,李昉为西李家。后汉末年,李崧被诛杀。到这个时候,李崧的儿子李璨从苏州常熟县令之职赴朝待调,李昉代为他的父亲辩冤,并且说:“周太祖已经替他昭雪赠官,追还他家田宅,录取李璨为官。然而李璨年近五十岁,还任州县之职,我从前与他同难,难道只有我应该蒙圣明君主之恩。如果皇上能一视同仁施恩于衰微的人,则过去的冤屈得以伸张,而继绝之恩永远光耀史册啊。”皇上诏令任李璨为著作佐郎,后来官至右赞善大夫。

第二年(994),李昉年届七十,以特进、司空官位辞职归居,如遇朝会宴饮,令他居宰相班次之中,每年赏赐,愈发厚重。至道元年(995)正月十五,皇上在乾元楼观灯,召来李昉命他坐在旁边,把自己杯中的酒倒给他饮,皇上亲自拿水果点心赐给他吃。皇上看见京师繁华,手指前面街坊小巷及官府衙门命令近臣开拓为通衢长廊,于是谈论道:“后晋、后汉君臣昏暗相互猜疑,枉屈陷害善良,当时百姓民不聊生,即使想准备宴席,哪里顾得上呢?”李昉说:“后晋、后汉之事,臣都经历过,哪里能与圣朝同日而语呢?像现在这样天下清平,人民富康,都是陛下恭勤政事所致啊。”皇上说:“勤政忧民,是帝王常事。朕不是因为繁华而高兴,而是因为百姓安居乐业而高兴啊。”于是对侍臣们说:“李昉奉事朕,两次入中书省,从未做过伤人害物之事,今日应当如此享受,可以算作是善人君子啊。”

二年(996),李昉陪侍皇上祭祀南郊,礼仪完毕后,进去拜贺,由于拜舞时倒在地上,台吏把他扶出来,病倒卧床数天而死,终年七十二岁。追赠为司徒,谥号为文正。

李昉为人宽厚温和,不计旧恶,在位时小心谨慎,没有显赫的名望。作文章敬慕白居易,尤其浅近易晓。喜欢结交宾客,江南平定后,士大夫归附朝廷的人多与他交游。向来厚待张洎而薄待李亻必,李昉被罢免宰相时,张洎起草诏令刻骨地攻击诋毁他,而李亻必却每到初一、十五一定去拜访李昉。有人对李亻必说“:李公对你历来不厚重,为什么还数次拜访他呢?”李。。说:“我当廷尉时,李公刚刚执掌权政,未曾有一事请托,这是我之所以敬重他的原因啊。”

李昉的居宅有园亭别墅之美,召来很多朋友亲戚在家里宴饮欢乐。辞官归居后,想仿照洛中九老旧事,当时吏部尚书宋琪年七十九岁,右谏议大夫杨徽之年七十五岁,郢州刺史魏丕年七十六岁,以太常少卿退休的李运年八十岁,水部郎中朱昂年七十一岁,庐州节度副使武允成年七十九岁,以太子中允职退休的张好问年八十五岁,吴地僧侣赞宁年七十八岁,商议准备集会,遇到蜀地作乱而中止。

李昉向来与卢多逊相好,对他从不怀疑,卢多逊数次向皇上诬告李昉,有人告诉李昉,李昉不相信。做宰相时,太宗谈及卢多逊的事,李昉为他多作解脱。皇上说:“卢多逊经常毁谤你是一钱不值。”李昉开始相信。皇上因此越发看重李昉。

李昉在中书省任职时,有人请求任用,虽然知道此人才能可取,一定正色加以拒绝,后来任用他;如果此人才能不足用,一定和颜悦色对待他。他的子弟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李昉说:“任用贤能之人,是皇上的事情;如果接受他的请求,是卖私人交情,故严峻拒绝他,让他感恩于皇上。如果不任用他,既让他感到失望,又没有好的言辞,是结怨的做法啊。”

当初,李沼没有儿子,李昉的母亲谢氏正怀孕,指着腹部对叔母张氏说:“如果生下的是儿子就给叔母做儿子。”所以李昉出继给李沼。李昉第二次任宰相时,上表说明这个情况,请求追赠自己亲生父母官职。皇上诏令追赠其祖父李温为太子太傅,祖母权氏为莒国太夫人,其父李超为太子太师,其母谢氏为郑国太夫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