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十四(2/10)

使契丹还,除陕西转运使。坐家僮盗辽人银酒杯,降知泽州。城冶铸铁钱,民冒山险输矿炭,苦其役,为奏罢铸钱。又言:"河东铁钱真伪淆杂,不可不革。"

迁知制诰、判集贤院,纂《西垣集制》,刻石记名氏。尝牒御史台不平空,中丞吕文仲移文诘之,往复再三。宗谔执言两省故事与台司不相统摄者凡八。事闻,卒如宗谔议。

后复直史馆、知陕州。城中旧无井,唐武德中,刺史长孙始疏广济渠城,众赖其利。昭遘至,立庙祠之。归为三司判官,纠察在京刑狱,直龙图阁,改集贤殿修撰,累迁尚书工郎中。历知凤翔、河中府、晋州,迁勾登闻检院。擢天章阁

五年,迎真州圣像,副丁谓为迎奉使。五月,以疾卒,年四十九。帝甚悼之,谓宰相曰:"国朝将相家能以声名自立,不坠门阀,唯昉与曹彬家尔。宗谔方期大用,不幸短命,可惜也。"既厚赙其家,以白金赐其继母,又录其若弟以官焉。

大中祥符初,从封泰山,改工郎中。二年,始建昭应,命副丁谓为同修使。三年,知审官院。属祀汾后土,命为经度制置副使,同权河中府事。礼成,优拜右谏议大夫。

徙湖南潭州,戍卒愤监军酷暴,,或指昭述谓曰:"如李公长者,何可负?"其谋遂寝。昭述闻之,以戒监军。监军自是不复为暴。比去,众遮罗拜,指妻曰:"向非公,无噍类矣。"

昭述字仲祖,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召试学士院,赐,为刑详覆官,累迁秘书丞。群牧制置使曹利用荐为判官,郓州牧地侵于民者凡数千顷,昭述悉复之。以太常博士知开封县,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开封推官。坐尝被曹利用荐,知常州,迁为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转运使。江陵屯兵喧言仓粟陈腐,以动众。昭述取以为奉,且以饭其僚属,众遂定。

李氏居京城北崇庆里,凡七世不异爨,至昭述稍自丰,为族人所望,然家法亦不隳。

宗谔究心典礼,凡创制损益,靡不与闻。修定皇亲故事、武举武选官资叙、阁门仪制、臣僚导从、贡院条贯,余多裁正。

幼时,杨亿尝过其家,拜,亿命为赋,既成,亿曰:"桂林之下无杂木,非虚言也。"其后荐之,召试,授馆阁校勘,改集贤院校理。坐失误落秩。未几,复为盐铁判官。

河决澶渊,久未。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初,六符过之,真以为堤也,及还而城,甚骇愕。初置义勇军,人情汹汹,昭述乘疾置日行数舍,开谕父老,众始安。宣抚使表其能,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澶州,又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

宗谔工隶书。有文集六十卷,《内外制》三十卷。尝预修《续通典》、《大中祥符封禅汾记》、《诸路图经》,又作《家传》、《谈录》,并行于世。昭遹、昭述、昭适。

初,昉居三馆、两制之职,宗谔不数年,皆践其地。风儒雅,藏书万卷。内行淳至,事继母符氏以孝闻。二兄早世,奉嫂字孤,恩礼兼尽。与弟宗谅友尤至,覃恩所及,必先群从,及殁而己有未仕者。程宿早卒,有弟无所依,宗谔为表请于朝而官之。勤接士类,无贤不肖,恂恂尽礼,奖,唯恐不及,以是士人皆归仰之。

宗讷颇习典礼。淳化中,吕端掌礼院,引宗讷同判,累迁比郎中。咸平六年,卒,年五十五。昭回,大中祥符五年献文,召试赐士第,后为屯田员外郎。昭逊,太中舍。

赋,立就。明日,遂拟授秘书省正字;又明日,上命擢国监丞。盖上居藩邸时,每有篇咏,令昉属和,前后数百章,皆宗讷缮写,上其楷丽,问知为宗讷所书,故有是命。太平兴国初,诏贾黄中集《神医普救方》,宗讷暨刘锡、吴淑、吕文仲、杜镐、舒雅皆预焉。雍熙初,昉在相位,上命宗讷为尚书郎,昉恳辞,以为非承平故事,止改秘书丞,历太常博士。

宗谔字昌武,七岁能属文,耻以父任得官,独由乡举,第士,授校书郎。明年,献文自荐,迁秘书郎、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先是,后苑陪宴,校理官不与,京官乘不得禁门。至是,皆因宗谔之请复之,遂为故事。

昭遘字逢吉,宗谔从也,以荫为将作监主簿。

景德二年,召为翰林学士。是秋,将郊,命判太常大乐、鼓二署。先是,乐工率以年劳迁补,至有抱其而不知声者。宗谔素晓音律,遂加审定,奏斥谬滥者五十人。因修完,更署职名,条上利病二十事,帝省阅而赏叹之。事《乐志》。又著《乐纂》以献,命付史馆,自是月再肄习焉。

尝侍宴玉宸殿,上谓曰:"闻卿至孝,宗族颇多,长幼雍睦。朕嗣守二圣基业,亦如卿之保守门也。"又曰:"翰林,清华之地,前贤扬历,多有故事,卿父为之,必周知也。"宗谔尝著《翰林杂记》,以纪国朝制度,明日上之。

初,议罢天下职田及公使钱,昭遘以为不可。三司使姚仲孙恶其异己,请诘所以兴利之实,昭遘争不屈,遂罢判官,为白波发运使。因奏事,仁宗谓曰:"前所论罢职田等事,卿言是也。"迁直史馆、知陕州。谏官欧修言:"陕府,关中要地,昭遘无治剧材,不宜遣。"改判三司理欠司,徙度支判官。

真宗即位,拜起居舍人,预重修《太祖实录》。从幸大名,上疏曰:"国家驭边之术,制胜之谋,将帅之短长,兵卫之众寡,宸算庙谟,尽在吾术中矣。今之言事者,不过请陛下益兵贮粮,分掩杀,言之甚易,行之则难。始受命则无不以攻陷阵为壮图,及遇敌则惟以闭垒关为上计,孤君父之重委,致生灵之重困,兴言及此,诚可叹息。自古行军师,无不首择将帅。夫将帅随材任使,守一郡,控一城,分领骁勇,争据要害,又岂直三路主帅之名,然后能制六师生死之命乎?今陛下选任非不至也,权位非不重也,告戒非不丁宁也,置非不专一也;而外敌犯,车驾亲征,曾不闻一人一骑为之救助,不知垒,秣厉兵,安用哉?臣以为临军易帅,卒为将,在此时也。有功者于朝,不用者戮于市,亦此时也。惟陛下图之。然后下哀痛之诏,行蠲复之恩。回鸾上都,垂衣当宁,岂不盛哉。"

时诸神祠坛多阙外壝之制,因堑列树以表之,营葺斋室,旧典因以振起。属契丹遣使来贺承天节,诏宗谔为馆伴使,自郊劳至饮饯,皆刊定其仪。

徙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加直史馆。徙陕西转运使,纠察在京刑狱,为三司副使,累迁刑郎中。陕西用兵,提陕西计置粮草,还授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为河北都转运使。

河北始置四路,以为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大,民多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改龙图阁学士、知秦州。谏官、御史言昭述庸懦,不可负重镇,留真定府。居四年,领三班院,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郑州。未几,知通银台司,判太常寺,复领三班,累迁尚书右丞。从祫享致斋于朝堂,得暴疾卒。赠礼尚书,谥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