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诸门薰风等为京城门,明德等为皇城门,启运等为宫城门,升龙等为宫门,崇元等为殿门。庙讳书不成文,经改正点画及义理之错字一共二百一十四处。又把后晋、后汉及后周初年有关刑法敕条,分为二卷,附在编敕后,独立成为《大周续编敕》,诏令实行。不久以本官知杂事,加任左司员外郎,升任主客度支郎中,并兼任弘文馆直学士。世宗去世,任山陵判官,出京任河南令。
宋朝初期,升任少尹。卢亿性情恬淡,听说自己的儿子卢多逊知制诰,就上表请求解职。乾德二年(964),以少府监职衔退休。
卢多逊,显德初期考中进士,授任秘书郎、集贤校理,升为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建隆三年(962),以本官知制诰,历任祠部员外郎。乾德二年(964),权知贡举。乾德三年,加任兵部郎中。乾德四年,又任权知贡举。乾德六年,加任史馆修撰、判馆事。
开宝二年(969),太祖征讨太原,任命多逊为知太原行府事。太祖移到常山,又任命他为权知镇州。军队回师后,在学士院值班。开宝三年春天,又主持贡举。开宝四年冬天,朝廷任命他为翰林学士。开宝六年,出使南唐回朝,因此对皇上述说南唐衰弱可以攻取的形势。受诏与人同修《五代史》,升任中书舍人、参知政事。遭父丧,几天后被朝廷起用处理政事。史馆修撰扈蒙请求恢复修撰时政记,诏令多逊专门负责这件事。金陵平定后,加任吏部侍郎。
太平兴国初年(976),授任中书侍郎、平章事。太平兴国四年,跟从太宗征讨太原回来,加任兵部尚书。
多逊博涉经史,聪明强记,文辞敏捷,喜欢任用术数,有谋略,计谋常常成功。太祖喜欢读书,每次到史馆取书,多逊预先诫令史馆官吏告诉自己,知道太祖所拿的书,一定通宵阅读,到太祖问到书中事时,多逊回答流畅,同僚们都佩服他。
从前,多逊主持制诰,与赵普不和,在翰林院时,每次召对,常常攻击赵普的短处。不久,赵普出京镇守河阳。太宗即皇帝位,赵普入朝任少保。几年后,赵普的儿子承宗娶燕国长公主的女儿,承宗当时正任知潭州,受诏回朝举行婚礼。不满月,多逊要求太宗让他回到任所,赵普从此对多逊愤怒在心。
当初,赵普出京镇守河阳,上言自辩说“:外人说我妄自议论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哪里有间隙!况且昭宪皇太后临终时,我实际上参与接受遗命。知我者是你,希望你明鉴。”太祖亲手封上这封信,藏在宫中。到这时,赵普又秘密上奏说:“我是开国旧臣,被权幸大臣中伤。”于是说到昭宪遗命以及先朝上书自辩之事。太宗在宫中访得赵普先前上的奏表,因此感悟,就把承宗留在京城。不久,重新起用赵普为宰相。多逊越发感到不安。赵普多次劝告多逊引退,多逊贪图权位,不能决断。
正好因为多逊曾经派堂吏赵白勾结秦王廷美的事被告发,太宗大怒,下诏一一列举他不忠的罪过,贬授为兵部尚书。第二天,把多逊交给官吏审问,命令翰林学士承旨李日方、学士扈蒙、卫尉卿崔仁冀、膳部郎中知杂事滕中正一同审讯。案情审结,召文武常参官在朝堂集议,太子太师王溥等七十四人上奏议论说“:谨按兵部尚书卢多逊,身任宰相,心怀怨望,秘密派遣堂吏,勾结亲王,互通声气,咒诅君父,大逆不道,败坏纲纪,上负国家恩宠,下亏为臣之节,应当予以诛罚,以正法律。请把卢多逊交给有关部门处理,削夺一切官爵,依法诛斩。秦王廷美,也请同卢多逊一起作出处理,其他牵连犯罪的人,希望按法律惩治。”
于是太宗下诏说:“臣子奉事君主,如果一臣事二主就是邪僻,臣下谋害皇上,必定遭到诛杀。兵部尚书卢多逊,从先朝提升参知政事,到我登位,让他正位宰相,职在协调,任当辅弼。身付重托,不思报答,反而包藏奸心,窥伺君位,指斥皇帝,勾结藩王,大逆不道,不宜备述。派遣身边大臣,一同处治他的案件,丑迹全部暴露,案件审结后,有关部门定刑,处廷集中议论,处以夷灭全族,毁灭他的住宅,以正法律,以合经义。还顾念他曾经身居重位,长期事奉朝廷,特地免除诛杀全族,只处以流放,确实是你有负于我,不是我没有恩情。卢多逊所任一切官爵以及三代祖先的封赠、妻子的官封,一并削夺追毁。全家人口,一同流放到崖州,所到各地由驿马遣送,即使有大赦,也不在宽赦之列。期周以上亲戚,一并刺配流放到边远州郡。宾客奴仆都放走。其余的依照百官所议处理。中书吏赵白、秦王府吏阎密、王继勋、樊德明、赵怀禄、阎怀忠一并在都门外处斩,并籍没他们的家财,亲属流放到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