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初期,太宗以殿前都虞候兼任泰宁军节制,征召他为掌书记。太宗任开封府尹时,上表推荐他为开封府推官。授任他为右拾遗,升任左补阙。遭父丧,守丧未满三年,朝廷准备重新起用他时,因为被谗言所中出京任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太宗即皇帝位后,又召他入朝任左补阙,同知贡举。当时梅山洞蛮常常为盗,任命熙载为知潭州。召他回朝,提升为兵部员外郎,兼任枢密直学士。不久,任签书枢密院事,诏令赐给他一栋住宅。
太平兴国四年(979),真宗亲自征伐河东,任命他以给事中充任枢密副使随军出征,回朝后,升任刑部侍郎。太平兴国五年,授任户部尚书、枢密使,因脚病休假,卧床不起很久未能痊愈。太平兴国八年,上表请求辞职,太祖诏令抚慰他,授任尚书右仆射。
太平兴国九年,去世,终年五十七岁。追赠侍中,赐谥号为元懿。太宗因他的去世悲叹了好几天,并且认为他奉事君主之心,纯正无他,正当委以重任,而突然去世,实在可惜。当朝大臣谢事去世的,皇帝亲自看望的只有熙载一个人。
熙载为人忠厚老实,遇事尽行进言,是非好恶,毫不顾忌。人有长处,立即加以推荐,当时舆论称他为长者。当初游学时,为了。。口而欠人粮食。曾经走在嵩阳道上,遇到一个老者,他端详着熙载说“:真人即将出现,你应当官居辅弼大臣之位。”说完后就不见了。到了太宗军中后,竭尽忠诚。掌管机要政务时,皇上对他宠爱日甚,正准备倚用他为宰相,不久卧病不起。
熙载奉事继母牛氏以孝顺闻名。他的弟弟熙导,是牛氏前夫的儿子,随母亲到了石家。因为熙载的缘故,上奏补任他为殿直。他的从弟熙古、幼弟熙政,都考中进士,熙载对他们一视同仁地加以抚养。熙载去世时,他的儿子中孚、中立都还年幼,熙政厌恶熙导这个异姓弟弟位居自己的上位,于是假传圣旨,命令自己登记熙导的家财,因此两人发生诉讼。有关部门把罪过归于熙导,皇上召问中孚、中立,命令有关部门再次审讯得到实情。熙导回复本姓,中孚也是养子不予追问,熙政因罪被除名。皇上向来知道熙载因为继母的缘故对熙导养育甚厚,虽然让他回还宗族,而不夺去他的官职,又适量地给他一些财物。
咸平二年(999)八月,熙载配享太宗庙廷。熙政后来官至供备副使。中孚官至尚书虞部员外郎,他的儿子名行简,考中大中祥符年间进士。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其父李咸秩,任陕州大都督府司马。李穆年幼时就能写文章,有很高尚的行操。走在路上捡得丢失的东西,一定访到失主归还他。师从酸枣王昭素学习《易》及《庄子》、《老子》诸书,穷尽义理。昭素对他说“:你学到的都是精理,往往有些出乎我的意想。”并且对别人说“:李生今后一定会成为朝廷大材。”昭素把自己所著的三十三篇《易论》传授给他。
后周显德初年(954),因考中进士任郢、汝二州从事,升任右拾遗。
宋朝初期,以殿中侍御史身份选任为洋州通判。他到州后,处理积留案件,没有一件滞留不决。改任陕州通判,有关部门调郡里租税送到河南,李穆因为本州缺粮,不立即应命,因此被免职。又因推举官员失误,被削去以前的资历。当时他的弟弟李肃任博州从事,李穆奉养母亲住在李肃的居处,虽然家里很贫穷,兄弟互相讲学,态度豁然淡泊。
开宝五年(972),以太子中允一职召他入朝。第二年,任左拾遗、知制诰。五代以来,词令崇尚华丽,到李穆时单独崇尚雅正,尽力矫正这个弊端。李穆与卢多逊为同门学生。太祖曾经对多逊说:“李穆为人仁善,文学之外无所擅长。”多逊回答说:“李穆操行端重,遇事不因生死易节,是个有仁有勇的人啊。”皇帝说:“果真如此,我将重用他。”当时准备进攻南唐,已经对诸将作了部署,却没有发兵进攻的借口。于是先召李煜入朝,任命李穆为使者。李穆到南唐说明旨意,李煜以疾病为借口推辞了,并且说:“事奉大国以求生存,现在如果这样做,只有死路一条了。”李穆说:“入朝与否,国主自己作主吧。但是宋朝军队精锐,物力雄厚,恐怕不易抵挡它的兵锋,应当再三考虑成熟,不要自贻后患。”出使回朝后,详细述说出使情况,皇帝认为他的宣谕要切。南唐也认为他的话诚实。
太平兴国初年(976),转任左补阙。太平兴国三年冬天,加任史馆修撰、判馆事,当面赐给他金紫朝服。太平兴国四年,跟从太宗征伐太原回来,授任中书舍人。参预修撰《太祖实录》,赏赐他衣带、银器、缯彩。太平兴国七年,因为与卢多逊亲近而不庄重,又替秦王廷美草拟朝辞笏记,被言官弹劾,被贬授司封员外郎。
太平兴国八年春天,与宋白等人同知贡举,他在崇政殿陪侍皇上亲自考试进士,皇帝怜悯他形容憔悴,当天就授任他为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任命为翰林学士。六月,任知开封府,判案精敏,奸滑之人无所逃脱,从此豪族收敛恶迹,权贵不敢以私干预政事,皇上越发知道他的才干。十一月,提升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一月后,遭母丧,不久,守丧未满三年,朝廷重新起用他任本官。李穆三次上表请求守丧满制,诏令强行起复,李穆越是哀伤尽礼节。太平兴国九年正月,早晨起床准备上朝,因风眩突然去世,终年五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