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仪,字可象。蓟州渔人。曾祖逊,玉田令。祖思恭,妫州司
。父禹钧,与兄禹锡皆以词学名。禹钧,唐天佑末起家幽州掾,历沂、邓、安、同、郑、华、宋、澶州支使判官。周初,为
郎中,赐金紫。显德中,迁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致仕。
汉初,复为吏侍郎。时追尊六庙,定谥号、乐章、舞曲,命昭权判太常卿事,月余即真。乾佑二年,加检校礼
尚书。少帝年十九,犹有童心,昵比群小。昭上言请听政之暇,数召儒臣讲论经义。
周广顺初,改仓员外郎、知制诰。未几,召为翰林学士。周祖幸南御庄宴
,坐中赐金紫。历驾
郎中、给事中,并充职。
仪十五能属文,晋天福中举士。侍卫军帅景延广领夔州节度,表为记室。延广后历
、陕、孟、郓四镇,仪并为从事。
时御史台议,以左右仆
合为表首,太常礼院以东
三师为表首。仪援典故,以仆
合为表首者六,而谓三师无所据。朝议是之。四年秋,知贡举。是冬卒,年五十三,赠右仆
。
乾德二年,范质等三相并罢。越三日,始命赵普平章事。制书既下,太祖问翰林学士曰:"质等已罢,普敕何官当署?"承旨陶谷时任尚书,乃建议相位不可以久虚,今尚书乃南省六官之长,可以署敕。仪曰:"谷所陈非承平之制,皇弟开封尹、同平章事,即宰相之任。"太祖曰:"仪言是也。"即命太宗署敕赐之。俄加礼尚书。
俨字望之,幼能属文。既
显德元年,迁兵尚书。世宗以昭旧德,甚重焉。二年,表求致仕,优诏不允,促其
谒。尝诏撰《制旨兵法》十卷,又撰《周祖实录》三十卷,及梁郢王均帝、后唐闵帝废帝、汉隐帝五朝实录;梁二主年祀浸远,事皆遗失,遂不克修,余三帝实录,皆藏史阁。
周广顺初,拜尚书。
秉
,为
翟主簿,抵罪,昭自以失教,奉表引咎,左迁太
宾客。岁余,复旧官。尝奏请兴制举,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经学优
可为师法、详闲吏治达于教化三科,职官、士
、黄衣、草泽并许应诏。诸州依贡举
式,量试策论三
,共以三千字以上为准,考其文理俱优,解送尚书吏
,其登朝之官亦听自举。从之。
侃,汉乾佑初及第,至起居郎。僖,周广顺初及第,至左补阙。
建隆元年秋,迁工尚书,罢学士,兼判大理寺。奉诏重定《刑统》,为三十卷。会翰林学士王著以酒失贬官,太祖谓宰相曰:"
严之地,当得宿儒
之。"范质等对曰:"窦仪清介重厚,然已自翰林迁端明矣。"太祖曰:"非斯人不可
禁中,卿当谕以朕意,勉令就职。"即日再
翰林为学士。
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缙绅多讽诵之,当时号为窦氏五龙。
开运中,杨光远以青州叛,时契丹南侵,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光远与儒遣人引契丹轻骑于家渡渡河。时延广掌卫兵,颜衎知州事,即遣仪
奏。仪谓执政曰:"昨与衎论事势,有所预虑,所以乘驿昼夜不息而来。国家若不以良将重兵控博州渡,必恐儒引契丹逾东岸与光远兵合,则河南危矣。"俄而儒果导契丹渡河,增置垒栅。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
陆并
,守汶
,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左补阙、礼
员外郎。
秉图
士及第,秉谦至尚书郎。
世宗好奇俊,有自布衣及下位上书言事者,多不次
用。昭疏谏曰:"昔唐初,刘洎、
周起于徒步,太宗擢用为相;其后,柳璨、朱朴方居下僚,昭宗亦加大用。此四士者,受知于明主;然太宗用之而国兴,昭宗用之而国亡,士之难知如此。臣愿陛下存旧法而用人,当以此四士为鉴戒。"世宗善之。诏令详定《经典释文》、《九经文字》、《制科条式》,及问六玺所
,并议《三礼图》祭玉及鼎釜等。昭援引经据,时称其该博。恭帝即位,封舒国公。
俄以父病,上表解官。世宗亲加抚,手封金丹,俾赐其父。父卒,归葬洛
。诏赐钱三十万,米麦三百斛。终丧,召拜端明殿学士。从征淮南,判行在三司,世宗以其饷馈不继,将罪之,宰相范质救解得免。淮南平,判河南府兼知西京留守事。恭帝即位,迁兵
侍郎,充职。俄使南唐,既至,将宣诏,会雨雪,李景请于庑下拜受,仪曰:"仪获将国命,不敢失旧礼。傥以沾服失容,请俟他日。"景即拜命于
。
刘温叟知贡举,所取士有覆落者,加仪礼侍郎,权知贡举。仪上言:"请依晋天福五年制,废明经、童
科。
士省卷,令纳五轴以上,不得有神
碑志之类;帖经对义,有三通为合格;却复尽试。其落第者,分为五等:以词理纰缪之甚者为第五等,殿五举;其次为第四等,殿三举;以次稍可者为第三、第二、第一等,并许次年赴举。其学究,请并《周易》、《尚书》为一科,各对墨义三十
;《
诗》依旧为一科,亦对墨义六十
。及第后,并减为七选集。诸科举人,第一场十否,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否,殿三举;二场内有九否,殿一举。解试之官坐其罪。
士请解,加试论一首,以五百言以上为准。"奏可。
初,周祖平兖州,议将尽诛胁从者。仪白冯、范质,同请于周祖,皆得全活。显德中,太祖克滁州,世宗遣仪籍其府库。太祖复令亲吏取藏中绢给麾下,仪曰:"太尉初下城,虽倾藏以给军士,谁敢言者。今既著籍,乃公帑
也,非诏不可取。"后太祖屡对大臣称仪有执守,
相之。赵普忌仪刚直,乃引薛居正参知政事。及仪卒,太祖悯然谓左右曰:"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盖惜其未大用也。
昭博通学术,书无不览,兼善天文、风角、太一、卜相、兵法、释老之说,藏书数万卷。尤好纂述,自唐、晋至宋,专笔削典章之任。岭南平,擒刘鋹,将献俘,莫能知其礼。时昭已致政,太祖遣近臣就其家问之,昭方卧病,占以授使者。著《嘉善集》五十卷、《名臣事迹》五卷。
諲、諹、诰,俱登
士第,諲至都官员外郎,諹至秘书丞。
、魏旧事,甚重之,锡赉颇厚。直以昭故,授著作佐郎致仕,至是卒。归西洛,赙赐加等。五年,服阕,召为侍郎。以唐史未成,诏与吕琦、崔棁等续成之,别置史院,命昭兼判院事。昭又撰《唐朝君臣正论》二十五卷上之。改兵
侍郎。八年,迁吏
,判东铨,兼史馆修撰、判馆事。开运二年秋,《唐书》成二百卷,加金紫阶,
爵邑。三年,拜尚书右丞,判
内铨,权知贡举。
宋初,拜吏尚书。乾德元年郊祀,昭为卤簿使,奏复
阙、庙门、郊坛夜警晨严之制。礼毕,
封郑国公,与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选。谷尝诬奏事,引昭为证,昭免冠抗论。太祖不说,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陈国公。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