薨,赠开府仪同三司,追封安国公。
不俦,开禧二年,由安远军承宣使袭封,除昭庆军节度使,迁检校少保。嘉定十年薨,赠少师,追封高平郡王。
不嫖,由武翼大夫袭封,授福州观察使,时嘉定十一年也。逾年而薨,赠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惠国公。
臣僚上言:"嗣濮王元降指挥,虽有择高年行遵之文,然高宗朝仪王仲湜以德望俱隆,越仲(缺)而选拜;武德郎鼘,次当袭封,以官卑,乃命士俴权奉祠事,越十六年始正士俴之封,是亦不拘定制也。乞自今应封者,命大宗司铨量,都堂审察,阁门引见,然后奏取进止。"宁宗然之。
不凌,父士〈禾刍〉。不嫖既薨,不凌由右千牛卫将军授福州观察使,袭封。嘉定十五年,迁奉国军承宣使。十七年薨,赠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惠国公。
部分译文
汉恭宪王元佐字惟吉,初名德崇,母亲是元德皇后。年幼时禀性聪警,相貌像太宗,太宗很钟爱他。十三岁时,跟从太宗在近郊打猎,有只兔子在皇帝车马前奔跑,太宗让元佐射杀,元佐一发而中,契丹使者在旁边,深感惊异。跟从太宗征战太原、幽蓟。太平兴国年间,出宫住在内东门别宅,任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为卫王,在中书省办公。后来迁居东宫,改赐现在的名字,加任检校太尉,进封为楚王。
当初,秦王廷美迁往涪陵,只有元佐申救他。廷美死后,元佐就发狂了,以致因为小错就用尖刀杀伤侍者。雍熙二年(985),病情略有好转,太宗很高兴,为此而大赦天下。重阳日宫内宴会,元佐病刚好,不在赴宴之列,诸王宴会后回来,晚上经过元佐的宅第。元佐说“:你们都侍候皇上宴会,只有我未到,这是抛弃我啊!”于是发怒,酗酒,晚上纵火烧宫。太宗诏令派御史捕捉元佐,送到中书省审问,废为平民,安置在均州。宰相宋琪率领百官三次上表,请求留元佐在京师。元佐走到黄山,太宗召他回来,废居南宫,使者守护。咨议赵齐、王。。,翊善戴元叩头请罪,太宗赦免他们说:“这个儿子我教他还不改,你们怎么能辅导呢?”
真宗即位后,起任元佐为左金吾卫上将军,重新封为楚王,听任他养病不上朝,再加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元佐生日,真宗赐给他宝带。平常生活不接待人客,但是有时能预先知道要发生的事情。真宗曾经派术士管归真醮斋禳灾,手下人还未告诉他,元佐急忙说:“管归真到了。”真宗听说后说“:难道不是有物可凭吗?”封禅泰山后,实拜元佐为太傅;祭祀汾阴,升元佐为太尉兼中书令。又加任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于是拜为天策上将军、兴元牧,赐带剑上殿,诏令上书不称名。当时宫中失火,元佐上表停止领俸禄以资助完葺宫殿,真宗不同意。加兼雍州牧。仁宗为皇太子,兼任兴元牧。仁宗即位后,元佐兼任江陵牧。去世时,年已六十二岁,赠河中牧、凤翔牧,追封为齐王,谥号为恭宪。宗室子弟特给假七天,以卤簿鼓吹送葬到永安,陪葬在永熙陵。明道二年(1033),改封为潞王。又改为魏王。有儿子三人:允升、允言、允成。
昭成太子元僖,初名德明。太平兴国七年出宫,授任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封为广平郡王,与其兄卫王德崇同日受封。太平兴国八年,进封为陈王,改名元佑。诏令从今以后宰相班次应当在亲王之上,宰相宋琪、李日方请求遵照旧制,皇上不允许。宋琪等恳请很久,皇上说:“宰相职责,实在总理百事,与各部门礼制不同,藩王的设立,只不过奉朝请而已。元佐等年纪还小,想让他们知道谦逊的道理,你们不要再谦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