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后周显德年间,太祖任定国军节度使,杜太后被后周封为南阳郡太夫人。当太祖从陈桥回到京都时,有人跑来报告太后说“:点检已经做了皇帝。”杜太后说“:我儿一向胸怀大志,现在果然如此。”太祖即皇帝位,尊母亲为皇太后。太祖在朝堂上礼拜太后,大臣们都向太后表示恭贺。太后郁郁不乐,有个文臣劝她说“:臣听说过‘母以子贵’,现在您的儿子做了皇帝,您为什么不高兴呢?”太后说“:我听说‘为君难’,皇帝位在亿万兆民之上,如果治国有方,则皇位可尊;一旦国家失去驾驭,即使想当匹夫也不可能,这是我所忧虑的啊!”太祖再次向太后拜道“:我一定听从您的教导。”
建隆二年(961),太后生病,太祖服侍太后用药进食不离左右。病情加重时,太后召赵普来听取遗命。太后问太祖说“:你知道你得到天下的原因吗?”太祖悲泣不能回答。太后再次问他,太祖说“:我所以能得天下,完全是父母积德所致啊!”太后说:“不对,只是由于周世宗让小孩子主宰天下之故啊!如果周氏有年长德高的皇帝,天下难道会成为你的吗?你去世后应把皇位传给你的弟弟。天下太大,头绪太多,如能立长者为君,真是国家的福气啊!”太祖叩头悲泣说“:我不敢不听你的教导。”太后对赵普说“:你一起记住我的话,不可违背。”命赵普在床榻前写下誓书,赵普在纸尾写上“臣普书”把它藏在金匣里,命令谨慎小心的宫人掌管。
太后死于滋德殿,终年六十岁,谥号为明宪。葬于安陵,神位放在太庙附祭。乾德二年(964),重赠谥号为昭宪,合葬于安陵。
献明肃刘皇后,其祖上家居太原,后迁徙到益州,成为华阳人。其祖先刘延庆,在晋、汉间任右骁卫大将军;其父刘通,任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跟随皇帝征讨太原,途中去世,刘皇后是刘通的第二个女儿。
当初,刘皇后的母亲庞氏梦见月亮入怀中,后来有身孕,生下刘皇后。刘皇后在婴儿时就成了孤儿,由外祖母家抚养。刘皇后善于打拨狼鼓。四川人龚美,以锻造银两为业,将刘皇后带到京师。刘皇后十五岁进了襄王官邸,襄王乳母秦国夫人性格严整,对太宗说及此事,太宗令襄王把她斥出。襄王不得已,把她安置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太宗死后,真宗即位,封刘皇后为美人入宫。因为刘皇后没有宗族,于是以龚美为兄弟,让龚美改姓刘。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刘皇后被封为修仪,后又进封德妃。
章穆皇后死后,真宗想立刘皇后为皇后,大臣多认为不可,真宗还是立她为皇后。李宸妃生下仁宗,刘皇后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与杨淑妃对她关怀备至。刘皇后生性敏悟,通晓经书和历史,听了朝廷政事,能够记得政事的本末。真宗退朝,批阅天下奏章,常常忙到深夜,因此,刘皇后参加对这些政事的处理。在后宫真宗如有事相问,刘皇后就征引故实来回答。
天禧四年(1020),真宗长期病居后宫,政事多由刘皇后决断。宰相寇准密议奏请皇太子监国,因事情泄露而罢宰相,朝廷用丁谓代他为相。后来,入内都知周怀政谋划废掉皇后杀掉丁谓,重新起用寇准来辅佐太子。客省使杨崇勋、内殿使承制杨怀吉跑到了丁谓那里告知此事,丁谓当夜乘牛车,带杨崇勋、杨怀吉到枢密使曹利用那里商量谋划。第二天,诛杀周怀政,贬寇准为衡州司马。于是真宗诏令皇太子开设资政堂,让大臣处理天下政事,由刘皇后在内裁制。
真宗死后,下遗诏尊封刘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由太后处理。丁谓等大臣请太后在别殿御政,太后派张景宗、雷允恭下谕说:“皇帝处理政事,我应朝夕在侧,何必别御一殿?”于是请皇帝与太后五天去一次承明殿,皇帝在左,太后在右,垂帘处理政事。大臣们商议已定,太后忽然出示手书,准备在后宫批阅奏章,遇有重大事情就召辅臣来后宫商议,这个主意出于丁谓,并非太后的意思。丁谓被贬后,冯拯等大臣三次上奏,请求坚持当初的商议。皇帝也同意了,于是与太后一起在承明殿处理政事。百官上表称贺,太后深感悲哀。有关部门请太后制令称“吾”,以太后生日为长宁节,出入乘大安辇,鸣鞭侍卫等仪式与皇帝相同。并下令天下避太后父亲的名讳。群臣上太后尊号为应元崇德慈仁寿慈圣太后,太后亲临文德殿接受封册。
天圣五年(1027)正月初一,太后驾临会庆殿。群臣及契丹使者分列殿中,皇帝两拜跪着给太后拜寿。这一年郊祀前,太后曾出示手书晓谕百官,不必加尊号。拜礼以后,皇帝率朝廷百官恭谢如同元日的仪式。天圣七年(1029)冬至这天,皇帝又率百官给太后拜寿,范仲淹再三陈述此事不当,但皇帝不听。九月,诏令在长宁节这天赐给大臣百官衣服,给天下百姓赏赐宴席,一切仪式依照乾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