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定五年,两界会已及三亿二千九百余万。端平二年,臣僚言:"两界会
,远者曾未数载,近者甫及期年,非有破坏涂污之弊,今当以所收之会付封桩库贮之,脱有缓急,或可济事。"有旨从之。淳熙二年,宗正丞韩祥奏:"坏楮币者只缘变更,救楮币者无如收减。自去年至今,楮价
定,不至折阅者,不变更之力也。今已罢诸造纸局及诸州科买楮
,更多方收减,则楮价有可增之理。"上曰:"善。"三年,臣僚言:"今官印之数虽损,而伪造之券愈增;且以十五、十六界会
言之,其所
之数,宜减于所
之数。今收换之际,元额既溢,举者未已。若非伪造,其何能致多如是?大抵前之二界,尽用川纸,
料既
,工制不苟,民
为伪,尚或难之。迨十七界之更印,已杂用川、杜之纸,至十八界则全用杜纸矣。纸既可以自造,价且五倍于前,故昔之为伪者难,今之为伪者易。人心循利,甚于畏法,况利可立致,而刑未即加者乎?臣愚以为抄撩之际,增添纸料,宽假工程,务极
致,使人不能为伪者,上也;禁捕之法,厚为之劝,厉为之防,使人不敢为伪者,次也。"七年,以十八界与十七界会
更不立限,永远行使。十一年,以会价增减课其官吏。景定四年,以收买逾限之田,复日增印会
一十五万贯。
庆元元年,诏会界以三千万为额。嘉定二年,以三界会
数多,称提无策,会十一界除已收换,尚有一千三百六十万余贯,十二界、十三界除烧毁尚有一万二百余万贯。(十二界四千七百万余贯,十三界五千七百万余贯。)诏封桩库拨金一百五万两,(两为钱四十贯。)度牒七千
,(每
为钱一千贯。)官告绫纸、
香,(
香每
一贯六百文。)凑成三千余,添贴临安府官局,收易旧会,品搭
输。(十一界会
二分,十二、十三界会
各四分。)以旧会之二,易新会之一。泉州守臣宋均、南剑州守臣赵崇亢、陈宓,皆以称提失职,责降有差。
川引自张浚开宣府,赵开为总饷,以供籴本,以给军需,增印日多,莫能禁止。七年,川、陕副帅吴玠请置银会于河池,不许。盖前宋时,蜀放两界,每界一百二十余万。今三界通行,为三千七百八十余万,至绍兴末,积至四千一百四十七万余贯;所贮铁钱,仅及七十万贯,以盐酒等
为称提。是以饷臣王之望亦谓添印钱引以救目前,不得不为朝廷远虑。诏添印三百万,之望止添印一百万。孝宗隆兴二年,饷臣赵沂添印二百万。淳熙五年,以蜀引增至四千五百余万,立额不令再增。光宗绍熙二年,诏川引展界行使。宁宗嘉泰末,两界
放凡五千三百余万缗,通三界
放益多矣。
喜定三年,制、总司收换九十一界二千九百余万缗;其千二百万缗,以茶
司羡余钱及制司空名官告,总所桩金银、度牒对凿,余以九十三界钱引收兑;又造九十四界钱引五百万缗,以收前宣抚程松所增之数;凡民间输者,每引百贴八千。其金银品搭,率用新引七分,金银三分,其金银品
官称,不无少亏,每旧引百,贴纳二十引。盖自元年、三年两收旧引,而引直遂复如故。昔
宗因论四川
,最善沈该称提之说,谓官中常有钱百万缗,如
价减,官用饯买之,方得无弊。
宝祐四年台臣奏:"川引、银会之弊,皆因自印自用,有无收。今当拘其印造之权,归之朝廷,仿十八界会
造四川会
,视淳祐之令,作七百七十陌,于四川州县公私行使。
淳熙元年,诏左藏南上库给会二十五万,收买临安、平江、绍兴、明秀州额外浮盐,其赍到钞钱,令榷货务月终输封桩库,以备循环换易会
。三年,诏第三界、四界各展限三年,令都茶场会
库以第四界续印会
二百万贮南库。当时
岁
一千二百万,其半为会
,而南库以金银换收者四百万,
行于界外者才二百万耳。光宗绍熙元年,诏第七、第八界会
各展三年。臣僚言:"会
界以三年为限,今展至再,则为九年,何以示信?"于是诏造第十界立定年限。
以尚书曾怀同共措置,铸"提领措置会
库"印。每
收靡费钱二十足,零百半之。凡旧会破损,贯百字存、印文可验者,即与兑换。五年,令行在榷货务、都茶场将请算茶、盐、香、矾钞引,权许收换第一界,自后每界收换如之。其州县诸
纲钱,以七分收钱,三分收会。九年,定捕造伪会之赏。
开禧末,饷臣陈咸以岁用不足,尝为小会,卒不能行。嘉定初,每缗止直铁钱四百以下,咸乃金银、度牒一千三百万,收回半界,期以岁终不用。然四川诸州,去总所远者千数百里,期限已
,受给之际,吏复为
。于是商贾不行,民皆嗟怨,一引之直,仅售百钱。制司乃谕人除易一千三百万引,三界依旧通行,又檄总所取金银就成都置场收兑,民心稍定。自后引直铁钱五百有奇,若关外用铜钱,引直五百七十钱而已。
咸淳四年,以近颁见钱关,贯作七百七十文足,十八界每
作二百五十七文足,三
准关
一贯,同见钱转使,公私擅减者,官以赃论,吏则
籍。五年,复申严关
减落之禁。七年,以行在纸局所造关
纸不
,命四川制使抄造输送,每岁以二千万作四纲。
九年,四川安抚制置大使司言:"川引每界旧例三年一易。自开禧军兴以后,用度不给,展年收兑,遂至两界、三界通使;然率以三年界满,方令展界,以致民听惶惑。今
以十年为一界,著为定令,则民旅不复怀疑。"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