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三年,诏宣议郎孔端友袭封衍圣公,为通直郎、直秘阁,仍许就任关升,以示崇奖。端友言:诏敕文宣王后与亲属一人判司簿尉,今孔若采当承继推恩。诏补迪功郎。
中兴,仍旧制。凡宰相、枢密、执政、使相、节度、外国使见辞及来朝,皆赐宴内殿或都亭驿,或赐茶酒,并如仪。
大中祥符五年,诏自今两省五品、尚书省四品、诸司三品以上官,同列使,并许醵钱饯饮,仍休假一日。余官有亲属僚友
行,任以休务日饯送。故事,枢密、节度使、使相还朝,咸赐宴于外苑。见辞日,长
殿赐酒五行,仍设
,当直翰林龙图阁学士以上、皇亲、观察使预坐。八年四月,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王能自镇定来朝,宴于长
殿。阁门言:"旧制,节度使掌兵,无此礼例。既赴坐,则殿前
军都校当侍立,于品秩非便。"遂令皆预位。
绍兴五年,诏周世宗玄孙柴叔夏为右承奉郎,袭封崇义公,奉周后。二十六年,叔夏升知州资序,别与差遣。以国
袭封,令居衢州。朝廷有大礼,则
侍祠如故事。其柴大有、柴安宅亦各补官。
淳祐九年,又以世宗八世孙柴彦颖特补承务郎,袭封崇义公。
至和初,太常博士祖无择言:"前史,孔
后袭封者,在汉、魏曰褒成、褒尊、宗圣,在晋、宋曰奉圣,后魏曰崇圣,北齐曰恭圣,后周、隋并封邹国,唐初曰褒圣,开元中,始追谥孔
为文宣王。又以其后为文宣公,不可以祖谥而加后嗣。"遂诏有司定封宗愿衍圣公,令世袭焉。
时节馈廪。大中祥符五年十一月,以宰相王旦生日,诏赐羊三十、酒五十壶、米面各二十斛,令诸司供帐,京府
衙前乐,许宴其亲友。旦遂会近列及丞郎、给谏、修史属官。俄又赐枢密使副、参知政事羊三十
,酒三十壶、米面各三十斛。其后,以废务非便,奏罢会,而赐如故。又制:
治平初,用京东提王纲言,自今勿以孔氏
弟知仙源县,其袭封人如无亲属在乡里,令常任近便官,不得去家庙。
定制。"
元祐初,朝议大夫孔宗翰辞司农少卿,请依家世例知兖州以奉祀。又言:"孔后袭封疏爵,本为侍祠,今乃兼领他官,不在故郡。请自今袭封者无兼他职,终
使在乡里。"朝议依所请,命官以司其用度,立学以训其
孙,袭封者专主祠事,增赐田百顷,供祭祀之余许均赡族人。其差墓
并如旧法。赐书,置教授一员,教谕其家
弟,乡邻或愿学者听。改衍圣公为奉圣公,及删定家祭冕服等制度颁赐之。其后,通直郎孔宗寿等举若蒙弟若虚袭封,仍请自今众议择承袭之人,不必
继,庶几留意祖庙,惇睦族人。
录先圣后,仁宗景祐二年,诏以孔四十六世孙北海尉宗愿为国
监主簿,袭封文宣公。皇祐三年七月,诏曰:"国朝以来,世以孔氏
孙知仙源县,使奉承庙祀。近岁废而不行,非所以尊先圣也。宜以孔氏
孙知仙源县事。"
群臣朝觐使宴饯之仪。太祖、太宗朝,藩镇牧伯,沿五代旧制,
觐及被召、使回,客省赍签赐酒
。节度使十日,留后七日,观察使五日。代还,节度使五日,留后三日,观察一日,防御使、团练使、刺史并赐生料。节度使以私故到阙下,及步军都虞候以上
使回者,亦赐酒
、熟羊。群臣
使回朝,见日,面赐酒
,中书、枢密、宣徽使、使相并枢密使伴;三司使、学士、东
三师、仆
、御史大夫、节度使并宣徽使伴。两省五品以上、侍御史、中丞、三司副使、东
三少、尚书丞郎、卿监、上将军、留后、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宣庆宣政昭宣使并客省使伴;少卿监、大将军、诸司使以下任发运转运提
刑狱、知军州、通判、都监、巡检回者即赐,并通事舍人伴;客省、引
、四方馆、阁门使并本厅就
。群臣贺,赐衣;奉
,并特赐茶酒,或赐
外任遣人
奉,亦赐酒
,或生料。自十月一日后尽正月,每五日起居,百官皆赐茶酒,诸军分校三日一赐。冬至、二社、重
、寒
,枢密近臣、禁军大校或赐宴其第及府署中,率以为常。
时又求隋、唐及朱氏、李氏、石氏、刘氏、郭氏之后,及吴越、荆南、湖南、蜀汉诸国之孙,皆命以官,使守其祀。
见《本纪》、《世家》。
熙宁中,以四十八代孙若蒙为沂州新泰县主簿,袭封。
宗绍兴二年,以四十九代孙孔玠袭封衍圣公。其后,以搢、以文远、以万
、以洙,终宋世,皆袭封主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