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四十八(2/7)

河北州军赏给茶货,以至应接沿边榷场要用之,并自黄河运至黎卸,转御河,费用止于客军数百人添支而已。向者,朝廷曾赐米河北,亦于黎下卸,倒装转致,费亦不多。昨因程昉等擘画,于卫州西南,循沙河故迹决置闸,凿堤引河,以通江、淮舟楫,而实边郡仓禀。自兴役至毕,凡用钱米、功料二百万有奇。今后每岁用料一百一十六万,厢军一千七百余人,约费钱五万七千余缗。开河行,才百余日,所过船栰六百二十五,而卫州界御河淤浅,已及三万八千余步;沙河左右民田,渰浸者几千顷,所免租税二千贯石有余。有费无利,诚如议者所论。

又言:"今之官,尤为不职,容易建言,侥幸恩赏。朝廷便为主张,中外莫敢异议,事若不效,都无谴罚。臣谓更当选择其人,不宜令狂妄辈横费生民膏血。"

未几,河果决卫州。

已而都监言,运河乞置双闸,例放舟船实便,与彦博所言不同。十二月,命知制诰熊本与都监、河北转运司官相视。本奏:

政和五年闰正月,诏于恩州北增修御河东堤,为治堤防,令京西路差借来年分沟河夫千人赴役。于是都使者孟揆移拨十八埽官兵,分地步修筑,又取枣上埽以下旧堤所榆柳为桩木。

徽宗崇宁元年冬,诏侯临同北外都丞司开临清县坝,增修御河西堤,三尺,并计度西堤开置斗门,决北京、恩、冀、沧州、永静军积御河枯源。明年秋,黄河涨御河,行浸大名府馆陶县,败庐舍,复用夫七千,役二十一万余工修西堤,三月始毕,涨复坏之。

又去冬,外监丞于北京黄河新堤开置,以通行运,其策尤疏。此乃熙宁四年秋黄河下注御河之,当时朝廷选差近臣,督役修,所费不赀。大名、恩冀之人,至今疮痍未平,今奈何反耶?都监虽令所属相视,而官吏恐忤建谋之官,止作迁延,回报谓俟修固御河堤防,方议开置河,况御河堤,仅如蔡河之类,若吞纳河,须如汴岸增修,犹恐不能制蓄。乞别委清官相视利害,并议可否。

元丰五年,提举河北黄河堤防司言:"御河狭隘,堤防不固,不足容大河分,乞令纲运转大河,而闭截徐曲。"既从之矣。明年,侍郎蹇周辅复请开拨,以通漕运,及令商旅舟船至边。是时,每有一议,朝廷辄下官相度,或作或辍,迄莫能定。大抵自小吴埽决,大河北,御河数为涨所冒,亦或湮没。哲宗绍圣三年四月,河北都转运使吴安持始奏,大河东,御河复。诏委前都丞李仲提举开导。

黄河,顺而下,又合于御河,大约岁不过一百万斛。若自汴顺黄河,达于北京,自北京和雇车乘,陆行仓,约用钱五六千缗,却于御河装载赴边城,其省工役、料及河清衣粮之费,不可胜计。

然尚有大者,卫州居御河上游,而西南当王供向著之会,所以捍黄河之患者,一堤而已。今堤引河,而置闸之地,才及堤之半。询之土人云,自庆历八年后,大七至,方其盛时,游波有平堤者。今河安顺三年矣,设复矾暴涨,则河乃在闸之上。以湍悍之势而无堤防之阻,泛滥冲溢,下合御河,臣恐垫溺之祸,不特在乎卫州,而濒御河郡县,皆罹其患矣。

塘泺,缘边诸所聚,因以限辽。河北屯田司、缘边安抚司皆掌之,而以河北转运使兼都大制置。凡之浅,屯田司季申工。其东起沧州界,拒海岸黑龙港,西至乾宁军,沿永济河合破船淀、灰淀、方淀为一,衡广一百一十里,纵九十里至一百三十里,其五尺。东起乾宁军、西信安军永济渠为一,西合鹅巢淀、陈人淀、燕丹淀、大光淀、孟宗淀为一,衡广一百二十里,纵三十里,或五十里,其丈余或六尺。东起信安军永济渠,西至霸州莫金,合汶淀、得胜淀、下光淀、小兰淀、李淀、大兰淀为一,衡广七十里,或十五里或六里,其六尺或七尺。东北起霸州莫金,西南保定军父母砦,合粮料淀、回淀为一,衡广二十七里,纵八里,其六尺。霸州至保定军并塘岸最浅,故咸平、景德中,契丹南牧,以霸州、信安军为归路。东南起保安军,西北雄州,合百淀、黑羊淀、小莲淀为一,衡广六十里,纵二十五里或十里,其八尺或九尺。东起雄州,西至顺安军,合大莲淀、洛淀、横淀、康池淀、畴淀、白羊淀为一,衡广七十里,纵三十里或四十五里,其一丈或六尺或七尺。东起顺安军,西边吴淀至保州,合齐女淀、劳淀为一,衡广三十余里,纵百五十里,其一丈三尺或一丈。起安肃、广信军之南,保州西北,畜沈苑河为塘,衡广二十里,纵十里,其五尺,浅或三尺,曰沈苑泊。自保州西合距泉、尚泉为稻田、方田,衡广十里,其

夫此河之兴,一岁所济船栰,其数止此,而萌每岁不测之患,积无穷不赀之费,岂陛下所以垂世裕民之意哉!臣博采众论,究极利病,咸以谓葺故堤,堰新,存新闸而勿治,庶可以销淤淀决溢之患,而省无穷之费。万一他日由此河转粟下,则暂开亟止,或可纾飞輓之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