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三省、枢密院言:"元丰八年,知澶州王令图议,乞修复大河故。元祐四年,都
使者吴安持,因纾南
等埽危急,遂就孙村
为回河之策。及梁村
约东
,孙村
窄狭,德清军等
皆被
患。今
,王宗望等虽于内黄下埽闭断北
,然至涨
之时,犹有三分
势,而上
诸埽已多危急,下至将陵埽决坏民田。近又据宗望等奏,大河自闭
阚村而下,及创筑新堤七十余里,尽闭北
,全河之
,东还故
。今访闻东
向下,地形已
,
行不快。既闭断北
,将来盛夏,大河涨
全归故
,不惟旧堤损缺怯薄,而阚村新堤,亦恐未易枝梧。兼京城上
诸
埽岸,虑有壅滞冲决之患,不可不豫为经画。"诏:权工
侍郎吴安持、都
使者王宗望、监丞郑佑同北外监丞司,自阚村而下直至海
,逐一相视,增修疏浚,不致壅滞冲决。
六月末,河决内黄,东
遂断绝。八月甲戌,诏:"大河
势十分北
,其以河事付转运司,责州县共力救护堤岸。"辛丑,左司谏王祖
请正吴安持、郑佑、李仲、李伟之罪,投之远方,以明先帝北
之志。诏可。
二千余步,地形稍
。自巩县东七里店至见今洛
,约不满十里,可以别开新河,引导河
近南行
,地步至少,用功甚微。王宗望行视并开井筒,各称利便外,其南筑大堤,工力浩大,乞下各属官司,躬往相度保明。"从之。
河为中国患,二千岁矣。自古竭天下之力以事河者,莫如本朝。而徇众人偏见,屈大河之势以从人者,莫甚于近世。臣不敢远引,只如元祐末年,小吴决溢,议者乃谲谋异计,
立奇功,以邀厚赏。不顾地势,不念民力,不惜国用,力建东
之议。当洪
中,立
,设锯齿,梢刍材木,耗费百倍。力遏
势,使之东注,陵虚驾空,非特行地上而已。增堤益防,惴惴恐决,澄沙淤泥,久益
仰,一旦决溃,又复
三年正月己卯,徽宗即位。郑佑、吴安持辈皆用登极大赦,次第牵复。中书舍人张商英缴奏:"佑等昨主回河,皆违神宗北之意。"不听。商英又尝论
官非其人,治河当行其所无事,一用堤障,犹
儿
止其啼也。三月,乃以商英为龙图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兼专功提举河事。商英复陈五事:一曰行古沙河
;二曰复平恩四埽;三曰引大河自古漳河、浮河
海;四曰筑御河西堤,而开东堤之积;五曰开木门
,
徒骇河东
。大要
随地势疏浚
海。会四月,河决苏村。七月,诏:"商英毋治河,止厘本职,其因河事差辟官吏并罢。"复置北外都
丞司。
十月丁酉,王宗望言:"大河自元丰溃决以来,东、北两,利害极大,频年纷争,国论不决,
官无所适从。伏自奉昭凡九月,上禀成算,自阚村下至栲栳堤七节河门,并皆闭
。筑金堤七十里,尽障北
,使全河东还故
,以除河患。又自阚村下至海
,补筑新旧堤防,增修疏浚河
之淤浅者,虽盛夏涨潦,不至壅决。望付史官,纪绍圣以来圣明独断,致此成绩。"诏宗望等
析修闭北
役官等功力等弟以闻。然是时东
堤防未及缮固,濒河多被
患,
民
京师,往往泊御廊及僧舍。诏给券,谕令还本土,以就振济。
己酉,安持又言:"准朝旨相度开浚澶州故,分减涨
。
澶州本是河行旧
,顷年曾乞开修,时以东西地形
仰,未可兴工。
乞且行疏导燕家河,仍令所属先次计度合增修一十一埽所用工料。"诏:"令都
监候来年将及涨
月分,先
利害以闻。"
建中靖国元年,尚书省言:"自去夏苏村涨
,后来全河漫
,今已淤
三四尺,宜立西堤。"诏都
使者鲁君贶同北外丞司经度之。于是左正言任伯雨奏:
丙辰,张商英又言:"今年已闭北,都
监长贰
章称贺,或乞付史官,则是河
已归故
,止宜修缉堤埽,防将来冲决而已。近闻王宗望、李仲却
开澶州故
以分
,吴安持乞候涨
前相度。缘开澶州故
,若不与今东
底平,则才经
落,立见淤
。若与底平,则从初自合闭
回河,何用九年费财动众?安持称候涨
相度,乃是悠悠之谈。前来涨
并今来涨
,各至澶州、德清军界,安持首尾九年,岂得不见?更
延至明年,乃是狡兔三窟,自为潜
之计,非公心为国事也。况立
渐近调夫,如是时不早定议,又留后说,
财民力,何以支持?访闻先朝
官孙民先、元祐六年
官贾
民各有《河议》,乞取索照会。召前后本路监司及经历河事之人,与
官诣都堂反覆诘难,务取至当,经久可行,定议归一,庶免以有限之财事无涯之功。"二年七月戊午,诏:"沿黄河州军,河防决溢,并即申奏。"
元符二年二月乙亥,北外都丞李伟言:"相度大小河门,乘此
势衰弱,并先修闭,各立蛾眉埽镇压。乞次于河北、京东两路差正夫三万人,其他夫数,令修河官和雇。"三月丁巳,伟又乞于澶州之南大河
内,开小河一
,以待涨
,纾解大吴
下注北京一带向著之患。"并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