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移治故邻州城。)南渡后,增县一:大竹。
怀安军,同下州。乾德五年,以简州金水县建为军。崇宁户二万九千六百二十五,口一十七万四千九百八十五。贡r。县二:金水,(望。)金堂。(望。乾德五年,自汉州来隶。)
宁西军,本广安军,同下州。开宝二年,以合州侬洄、渠州新明二镇建为军。淳祐三年,城大良平为治所。宝祐末,归大元。景定初,复取之。咸淳二年,改军名。崇宁户四万七千五十七,口一十一万一千七百五十四。贡绢。县三:渠江,(中。开宝二年,自渠州来隶。)岳池,(紧。开宝二年,自果州来隶。)新明。(中。开宝二年,自合州来属。六年,移治单溪镇。)南渡后,增县一:和溪。(开禧三年,升镇为县。)
富顺监,同下州。本泸州之富义县。掌煎盐。乾德四年,升为富义监。太平兴国元年改。治平元年,置富顺县;熙宁元年,省。嘉熙元年,蜀乱监废。咸淳元年,徙治虎头山。崇宁户一万一千二百四十一,口二万三千七百一十六。贡葛。领镇十三,盐井一。
利州路。府一:兴元。州九:利,洋,阆,剑,文,兴,蓬,政,巴。县三十八。关一:剑门。南渡后,府三:兴元,隆庆,同庆。州十二:利,金,洋,阆,巴,沔,文,蓬,龙,阶,西和,凤。军二:大安,天水。绍兴三十二年,户三十七万一千九十七,口七十六万九千八百五十二。
兴元府,次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旧兼提举利州路兵马巡检事。建炎二年,升本路钤辖。四年,兼本路经略、安抚使。后分利州路为东、西路:兴元、剑、利、阆、金、洋、巴、蓬、大安为东路,治兴元;阶、成、西和、凤、文、龙、兴为西路,治兴州。又置利州路阶、成、西和、凤州制置使,泾原、秦凤路经略、安抚使。乾道四年,合为一路,兴元帅兼领之;淳熙二年,复分;三年,又合;五年,复分;绍熙五年,再合;庆元二年,又分;嘉定三年,复合。崇宁户六万二百八十四,口一十二万三千五百四十。贡胭脂、红花。县四:南郑,(次赤。)城固,(次畿。)褒城,(次畿。)西。(次畿。至道二年,割隶大安军;三年,还隶。有锡冶一务。)茶场一。(熙宁八年置。)南渡后,增县一:廉水。(次畿。绍兴四年,析南郑县置,以廉水为名。)
利州,都督府,益川郡,宁武军节度。旧昭武军,景祐四年改。绍兴十四年,分东、西两路;绍熙五年,复合为一;庆元二年,复分;嘉定三年,复合;十一年,又分。端平三年,兵乱废。崇宁户二万五千三百七十三,口五万一千五百三十九。贡金、钢铁。县四:绵谷,(中。)葭萌,(中。)嘉川,(中下。咸平五年,自集州来隶。熙宁三年,省平蜀县入焉。)昭化。(下。后周益昌县。开宝五年改。)
洋州,望,洋川郡,武康军节度。旧武定军,景祐四年改。建炎以后,尝置蓬、巴、洋州安抚使,寻罢。崇宁户四万五千四百九十,口九万八千五百六十七。贡隔织。县三:兴道,(望。)西乡,(上。)真符。(中。)
阆州,上,阆中郡。乾德四年,改安德军节度。绍兴十四年,隶东路。端平三年,兵乱。淳祐三年,移治大获山。崇宁户四万三千九百三十六,口一十万九百七。贡莲绫。县七:阆中,(望。阆水迂曲,绕县三面,故名。绍兴十八年,省玉井镇入焉。)苍溪(,紧)南部(,紧)新井(,紧)奉国,(中。熙宁四年,省岐平县为镇入焉。)新政,(中。)西水。(中下。熙宁四年,省晋安县为镇入焉。)
隆庆府,本剑州,上,普安郡,军事。乾德五年,废永归县。隆兴二年,以孝宗潜邸,升普安军节度。绍熙元年,升府。端平三年,兵乱。崇宁户三万五千二十三,口一十万七千五百七十三。贡巴戟。县六:普安,(中。熙宁五年,省临津县为镇入焉。)梓潼,(上。)阴平,(中。)武连,(中。)普成,(中下。)剑门。(中下。熙宁五年,以剑门关剑门县复隶州。有小剑、白绵、〈石巴〉砍、粮谷、龙聚、托溪六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