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军,同下州。雍熙四年,以定州博野县建宁边军。景德元年,改永宁军。宣和七年,废为博野县,知县事仍兼军使,寻依旧。县一:博野。(望。)
广信军,同下州。太平兴国六年,改易州遂城县为威勇军。景德元年,改广信军。崇宁户四千四百四十五,口八千七百三十八。贡r、栗。县一:遂城。(中。)
顺安军,同下州。本瀛州高阳关砦。太平兴国七年,置唐兴砦。淳化三年,建为顺安军。至道三年,以瀛州高阳来属。熙宁六年,省高阳县为镇。十年,复为县。崇宁户八千六百五,口一万六千五百七十八。贡绢。县一:高阳。(中。)
河北路,盖《禹贡》兖、冀、青三州之域,而冀、兖为多。当毕、昴、室、东壁、尾、箕之分。南滨大河,北际幽、朔,东濒海岱,西压上党。茧丝、织纴之所出。人性质厚少文,多专经术,大率气勇尚义,号为强忮。土平而近边,习尚战斗。有河漕以实边用,商贾贸迁,刍粟峙积。宋初募置乡义,大修战备,为三关,置方田以资军廪。契丹数来侵扰,人多去本,及荐修戎好,益开互市,而流庸复来归矣。大名、澶渊、安阳、临洺、汲郡之地,颇杂斥卤,宜于畜牧。浮阳际海,多鬻盐之利。其控带北地,镇、魏、中山皆为雄镇云。
河东路。府三:太原,隆德,平阳。州十四:绛,泽,代,忻,汾,辽,宪,岚,石,隰,慈,麟,府,丰。军八:庆祚,威胜,平定,岢岚,宁化,火山,保德,晋宁。县八十一。
太原府,太原郡,河东节度。太平兴国四年,平刘继元,降为紧州,军事,毁其城,移治于榆次县。又废太原县,以平定、乐平二县属平定军,交城属大通监。七年,移治唐明监。旧领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元丰为次府,大观元年升大都督府。崇宁户一十五万五千二百六十三,口一百二十四万一千七百六十八。贡大铜鉴、甘草、人参、矾石。县十:阳曲,(次赤。有百井、阳兴二砦。)太谷,(次畿。)榆次(,次畿。)寿阳,(次畿。)盂,(次畿。)交城。(次畿。宝元二年,自大通监来隶。)文水,(次畿。)祁,(次畿。)清源,(次畿。)平晋。(中。熙宁三年,废入阳曲。政和五年复。)监二:大通,永利。
隆德府,大都督府,上党郡,昭义军节度。太平兴国初,改昭德。旧领河东路兵马钤辖,兼提举泽晋绛州、威胜军屯驻泊本城兵马巡检事。本潞州。建中靖国元年,改为军。崇宁三年,升为府,仍还昭德旧节。崇宁户五万二千九百九十七,口一十三万三千一百四十六。贡人参、蜜、墨。县八:上党,(望。)屯留,(上。)襄垣,(上。)潞城,(上。)壶关,(中。)长子,(中。)涉,(中。)黎城。(中。天圣三年,徙治涉之东南白马驿。熙宁五年,省入潞城县。元祐元年复。)
平阳府,望,平阳郡,建雄军节度。本晋州,政和六年,升为府。崇宁户七万五千九百八,口一十八万五千二百五十四。贡蜜、蜡烛。县十:临汾,(望。)洪洞,(紧。)襄陵,(紧。熙宁五年,废慈州乡宁县分隶焉。有雕掌、豹尾二砦。)神山,(上。有韩买、安国、史壁、叠头等堡。)赵城,(上。熙宁五年,省为镇隶洪洞。元丰三年复为县。)汾西,(中。有厚裔、青岸、石桥、青山、边柏五砦。)霍邑,(中。)冀氏,(中。有府城、永兴二砦,陶川、白练、当谷、横岭四堡。)岳阳,(中下。)和川。(中下。太平兴国六年,废沁州,以县来属。熙宁五年,省为镇入冀氏。元祐元年复为县。)务二:炼矾、矾山。
庆祚军。(政和三年,以赵城造父始封之地升为军,以军事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