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戊戌,夏人陷震威城,摄知城事朱昭死之。己亥,迎太上皇帝都门。 壬寅,朝于龙德
。癸卯,立
谌为皇太
。耿南仲为门下侍郎。乙巳,置《
秋》 博士。戊申,置详议司于尚书省,讨论祖宗法。己酉,乾龙节,群臣上寿于紫宸殿。 庚戌,赵野罢。壬
,金人使贾霆、冉企弓来。癸丑,封太师、沂国公郑绅为乐平 郡王。贬童贯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安置郴州。减宰执俸给三之一及支赐之半。诏开 经筵。令吏
稽考庶官,凡由杨戬、李彦之公田,王黼、朱勔之应奉,童贯西北之 师,孟昌龄河防之役,夔蜀、湖南之开疆,关陕、河东之改币,及近习所引,献颂 可采,特赴殿试之
,所爵赏,悉夺之。甲寅,
师
加太尉、同知枢密院事、河 北河东路宣抚使。乙卯,诏自今假日特坐,百司毋得休务。以平凉军节度使范讷为 右金吾卫上将军。丙辰,诏有告
人妄言金人复至以恐动居民者,赏之。戊午,
封南康郡王栻为和王,平
郡王榛为信王。己未,复以诗赋取士,禁用《庄》、 《老》及王安石《字说》。壬戌,诏亲擢台谏官,宰执勿得荐举,著为令。追政和 以来
官、
士、先生封赠奏补等敕书。甲
,令在京监察御史、在外监司、郡守 及路分钤辖已上,举曾经边任或有武勇可以统众
战者,人二员。东兵正将占沆与 金人战于
城县,死之。乙丑,诏三衙并诸路帅司各举谙练边事、智勇过人并豪俊 奇杰、众所推服、堪充统制将领者各五名。贬蔡攸节度副使,安置朱勔于循州。
秋七月乙丑朔,除元符上书邪等之禁。宋昭政和中上书谏攻辽,贬连州;庚午, 诏赴都堂。乙亥,安置蔡京于儋州,攸雷州,童贯吉军。己卯,免借河北、河东、 陕西路职田。乙酉,诏蔡京
孙二十三人已分窜远地,遇赦不许量移。是日,京死 于潭州。丁亥,令侍从官共议改修宣仁圣烈皇后谤史。辛卯,遣监察御史张澂诛童 贯,广西转运副使李升之诛赵良嗣,并窜其
孙于海南。壬辰,侍御史李光坐言事 贬监当。是月,解潜与金人战于南关,败绩。刘韐自辽州引兵与金人战,败绩。
。癸酉,诣景灵东行恭谢礼。命赵野为
君皇帝行
奉迎使。甲戌,恭谢景灵西
及建隆观。乙亥,诣
德观、凝祥池、中太乙
、 佑神观、相国寺。丙
,改撷景园为宁德
。录司
光后。己卯,燕王俣、越王偲 为太师。壬午,诏金人叛盟
,其元主和议李
彦、奉使许地李棁、李邺、郑望 之悉行罢黜。又诏
师
、姚古、
师中往援三镇,保
陵寝所在,誓当固守。癸 未,遣李纲迎
君皇帝于南京,以徐
仁为礼仪使。殿中侍御史李擢、左司谏李会 罢。乙酉,迎
君皇帝于宜
苑,太后
居宁德
。丙戌,知中山府詹度为资政殿 大学士,知太原府张孝纯、知河间府陈遘并为资政殿学士,知泽州
世由直龙图阁, 赏城守之劳也。丁亥,朝于宁德
,诏扈从行
官吏,候还京日优加赏典,除有罪 之人迫于公议已行遣外,余令台谏勿复用前事纠言。庚寅,肃王枢为太傅。姚古复 隆德府。辛卯,复威胜军。壬辰,太保景王杞、济王栩为太傅。有
星
紫微垣。 甲午,康王构为集庆、建雄军节度使,尚书
侍郎钱盖为陕西制置使。命陈东初 品官,赐同
士
,辞不拜。籍朱勔家。乙未,诏金归朝官民未发遣者,止之。 丙申,贬蔡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是
,夏人取天德、云内、武州及河东八馆。
五月丙寅朔,朝于龙德,令提举官日
太上皇帝起居平安以闻。丁卯,诏天 下有能以财谷佐军者,有司以名闻,推恩有差。以少傅、镇西军节度余
为特
、 观文殿大学士。戊辰,罢王安石
享孔
庙
。庚午,少傅、安武军节度使钱景臻, 镇安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刘宗元并为左金吾卫上将军。保信军节度使刘敷、武 成军节度使刘
、向德军节度使张楙、岳
军节度使王舜臣、应
军节度度使朱孝 孙、泸川军节度使钱忱并为右金吾卫上将军。是日,寒。辛未,申铜禁。诏:无
待制已上,年及三十而通历任实及十年者,乃得任
。监察御史余应求坐言事迎 合大臣,罢知卫州。甲戌,曲赦河北路。乙亥,申销金禁。丁丑,诏以俭约先天下, 澄冗汰贪,为民除害,授监司、郡县奉行所未及者,凡十有六事。姚古将兵至威胜, 闻粘罕将至,众惊溃,河东大振。河北、河东路制置副使
师中与金人战于榆次, 死之。己卯,借外任官职田一年。开府仪同三司
俅卒。辛巳,损太官日
膳。追 削
俅官。甲申,罢详议司。己丑,以河东经略安抚使张孝纯为检校少保、武当军 节度使。壬辰,诏天下举习武艺、兵书者。乙未,诏姚古援太原。
九月丙寅,金人陷太原,执安抚使张孝纯,副都总王禀、通判方笈皆死之。 辛未,贬吴
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涪州。移蔡攸于万安军,寻与弟翛及朱勔皆 赐死。乙亥,诏编修敕令所取靖康以前蔡京所乞御笔手诏,参祖宗法及今所行者, 删修成书。丁丑,礼
尚书王斘尚书左丞。戊寅,有赤气随日
。李纲罢知扬州。 壬午,枭童贯首于都市。癸未,赐布衣尹焞为和靖
士。甲申,日有两珥、背气。 丙戌,建三京及邓州为都总
府,分总四
兵。庚寅,以知大名府赵野为北
都总
,知河南府王襄为西
都总
,
六月丙申朔,以君皇帝还朝,御紫宸殿,受群臣朝贺。诏谏官极论阙失。戊 戌,令中外举文武官才堪将帅者。时太原围急,群臣
割三镇地,李纲沮之,乃以 李纲代
师
为宣抚使、援太原。辛丑,以资政殿学士刘韐为宣抚副使,陕西制置 司都统制解潜为制置副使。太白犯岁星。壬寅,封郓国公楃为安康郡王,韩国公楗 为广平郡王,并开府仪同三司。诏:“今日政令,惟遵奉上皇诏书,修复祖宗故事。 群臣庶士亦当讲孔、孟之正
,察安石旧说之不当者,羽翼朕志,以济中兴。”癸 卯,以侍卫亲军
军副都指挥使、镇西军承宣使王禀为建武军节度使,录
守太原 之功也。甲辰,路允迪罢为醴泉观使。乙巳,左司谏陈公辅以言事责监合州酒务。 壬
,天狗坠地。有声如雷。癸丑,虑囚。丙辰,太白、荧
、岁、镇四星合于张。 辛酉,罢都
、将作监承受内侍官。熙河都统制焦安节坐不法,李纲斩之。壬戌, 姚古坐拥兵逗遛,贬为节度副使、安置广州。彗
紫微垣。
八月甲午朔,录陈瓘后。丙申,复命师
以宣抚使巡边,召李纲还。庚
, 诏以彗星,避殿减膳,令从臣
民间疾苦以闻。河东察访使张灏与金人战于文
, 败绩。辛丑,诏求民之疾苦者十七事,悉除之。丁未,斡离不复攻广信军、保州, 不克,遂犯真定。戊申,都统制张思正等夜袭金人于文
县,败之。己酉,复战, 师溃,死者数万人,思正奔汾州。都统制折可求师溃于
夏山。威胜、隆德、汾、 晋、泽、绛民皆渡河南奔,州县皆空。金人乘胜攻太原。录张
后。乙卯,遣徽 猷阁待制王云、阁门宣赞舍人
识远使于金国,秘书著作佐郎刘岑、太常博士李若
分使其军议和。戊午,许翰罢知亳州。己未,太宰徐
仁罢知东平,少宰吴
罢 知扬州。以唐恪为少宰兼中书侍郎,何H为中书侍郎,礼
尚书陈过
为尚书右丞, 开封尹聂昌同知枢密院事,御史中丞李回签书枢密院事。庚申,遣王云使金军,许 以三镇赋税。是月,福州军
,杀其知州事柳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