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丙申朔,日有之。壬
,作“镇国神宝”丁巳,诏以蝗旱,令监司 谕亲民官上民间利害。
二年正月丁卯,奉安真宗御容于万寿观。减畿内、辅郡囚罪一等,徒以下释 之。赐诸军缗钱。戊辰,邕州言苏茂州蛮内寇,诏广西发兵讨之。丁亥,晏殊薨。
十一月丁卯,朝飨景灵。戊辰,飨太庙、奉慈庙。己巳,祀天地于圜丘,大 赦。丁丑,加恩百官。戊
,放天下逋负。十二月戊午,诏转运官毋得
羡余。壬 戌,以曹、陈、许、郑、
州为辅郡,隶畿内,置京畿转运使。是岁,占城国来贡。
六月乙亥,御紫宸殿,《太安乐》,观宗庙祭
。丙戌,作集禧观成。乙未, 诏河北荐饥,转运使察州县长吏能招辑劳来者,上其状;不称职者举劾之。
三月丁卯,诏修起居注立于讲读官之次。丙,封孔
后为衍圣公。是月,以 旱,除畿内民逋刍及去年秋逋税,罢营缮诸役。
十一月甲,
太庙禘袷、时飨及温成皇后庙祭飨乐章,肄于太常。十二月丙 午,诏司天监天文算术官毋得
臣僚家。癸丑,诏内侍传宣,令都知司札报,被 旨者覆奏。是岁,
州大丘
杨光朝内附。
九月乙亥,契丹遣使来告夏国平。辛巳,遣三司使王拱辰报使契丹。己丑,太 白昼见。
至和元年正月辛未,诏京师大寒,民多冻馁死者,有司其瘗埋之。壬申,碎 通天犀,和药以疗民疫。癸酉,贵妃张氏薨,辍视朝七日,禁京城乐一月。丁丑, 追册为皇后,赐谥温成。辛卯,录系囚,减三京、辅郡杂犯死罪一等,徒以下释之。
二月壬辰,汾州团练推官郭固上车战法,既试之,授卫尉丞。
夏四月甲午,命刘沆、梁适监议大乐。
夏四月己亥,契丹遣使贺乾元节,以其主之命持本国三世画像来求御容。辛亥, 定差衙前法。乙卯,米京城门,下其价以济
民。
三月癸亥,遣使奉安太祖御容于滁州,太宗御容于并州,真宗御容于澶州。是 月,赐礼奏名
士、诸科及第
千四十二人。
二月庚,诏治河堤民有疫死者,蠲
税一年;无
税者,给其家钱三千。壬 戌,孙沔罢,以田况为枢密副使。
五月戊寅,以河北民稍复,遣使安抚。壬辰,太白昼见。
者葬祭之。贼所过郡县,免其田租一年,死事家科徭二年。贡举人免解至礼, 不预奏名者亦以名闻。丙戌,诏广西都监萧注等追捕智
。丁亥,下德音:减江西、 湖南系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丁壮馈运广南军须者,减夏税之半,仍免差徭一年。 戊
,诏百官遇南郊奏荐,无
孙者听奏期亲一人。乙未,诏宗室通经者,大宗正 司以闻。
八月丁酉朔,诏民诉灾伤而监司不受者,听州军以状闻。辛酉,策制举、武举 人。壬戌,诏南郊以太祖、太宗、真宗并。
六月戊戌,陈执中罢。以文彦博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刘沆监修 国史,富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乙巳,侬智母侬氏、弟智光、
继宗、继封伏诛。秋八月戊
,减畿内、辅郡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乙未,置台 谏章奏簿。壬
,诏中书、枢密院第宗姓服属,自明堂覃恩后及十年者,咸与
官。
九月戊午,契丹使来告其国主宗真殂,帝为发哀,成服于内东门幕次,遣使祭 奠、吊及贺其
洪基立。戊辰,诏试医官须引《医经》、《本草》以对,每试十
,以六通为合格。辛己,罢辅臣、宣徽、节度使乾元节任
恩。
五月乙巳,诏辅臣凡有大政,许复对后殿。若讷罢,以狄青为枢密使。丁未, 孙沔为枢密副使。戊申,诏转运使毋取羡余以助三司。庚戌,诏智
所至州,无城 垒,若兵力不敌而弃城者,奏裁。壬
,录系囚。丁巳,诏转运司振邕州贫民,
贷米一石。甲
,诏谏官、御史毋挟私以中善良,及臣僚言机密事毋得漏
。
八月丁酉,诏:“前代帝王后尝仕本朝,官八品以下,其祖父母、父母、妻 犯
以下罪,听赎;未仕而尝受朝廷赐者,所犯非凶恶,亦听赎。”丙午,以刘沆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命修起居注官侍经筵。
五月己未,录系囚、。辛酉,诏中书公事并用祖宗故事。戊寅,诏戒百官务饬 官守。
冬十月丙戌,录唐长孙无忌后。己丑,诏京畿毋领辅郡
秋七月乙巳,诏荆湖北路民因灾伤所贷常平仓米免偿。己酉,诏荐举非其人者, 令御史台弹奏,见任监司以上弗许荐论。戊午,诏太常定谥,毋为溢。
夏四月甲午朔,日有之,用牲于社。辛丑,御正殿,复常膳。祥源观火。
闰月戊辰,诏广南民逃未还者,限一年归业,其复三岁。壬申,庞籍罢,以陈 执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梁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乙亥,诏武臣知州军,须与僚属参议公事,毋专决。庚辰,秦凤路言总刘焕等破 蕃
,斩首二千余级。
九月乙酉,观新乐。
三月己巳,王贻永罢,以王德用为枢密使。辛未,命曾公亮等同试内医官。 壬申,赐边臣攻守图。置京畿提
刑狱。乙亥,太史言日当
四月朔。庚辰,下德 音:改元,减死罪一等,
以下释之。癸未,易服,避正殿,减常膳。乙酉,诏京 西民饥,宜令所在劝富人纳粟以振之。
冬十月辛卯朔,太白昼见。壬辰,诏士庶家毋得以尝佣顾之人为姻,违者离之。 丁酉,葬温成皇后。丙午,温成皇后神主庙。戊午,幸城北炮场观发炮,宴从臣, 赐卫士缗钱。
秋七月丁卯,以程戡参知政事。立温成园。戊辰,梁适罢。己巳,御史
遵、 吕景初、吴中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