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三十二(2/6)

,亦六德六行之遗意也。夫制举宏词,盖天待非常之士,若设此科,不限士,并选人试之,中选擢之台阁,则人自勉矣。”上从其议。遂计州府。增养士之数,于大定旧制京府十七千人之外,置节镇、防御州学六十,增养千人。各设教授一员,选五举终场或士年五十以上者为之。府学二十有四,学生九百五人。(大兴、开封、平、真定、东平府各六十人,太原、益都府各五十人,大定、河间、济南、大名、京兆府各四十人,辽、彰德府各三十人,河中、庆、临洮、河南府各二十五人,凤翔、平凉、延安、咸平、广宁、兴中府各二十人。)节镇学三十九,共六百一十五人。(绛、定、卫、怀、沧州各三十人,莱、密、潞、汾、冀、邢、兖州各二十五人,代、同、邠州各二十人,奉圣州十五人,余二十三节镇皆十人。)防御州学二十一,共二百三十五人。(博、德、洺、棣、亳各十五人,余十六州各十人。)凡千八百人。

凡诸士举人,由乡至府,由府至省,及殿廷,凡四试皆中选,则官之。至廷试五被黜,则赐之第,谓之恩例。又有特命及第者,谓之特恩。恩例者但考文之下为第,而不复黜落。凡词赋士,试赋、诗、策论各一。经义士,试所治一经义、策论各一。其设也,始于太宗天会元年十一月,时以急得汉士以抚辑新附,初无定数,亦无定期,故二年二月、八月凡再行焉。五年,以河北、河东初降,职员多阙,以辽、宋之制不同,诏南北各因其素所习之业取士,号为南北选。熙宗天眷元年五月,诏南北选各以经义、词赋两科取士。海陵庶人天德二年,始增殿试之制,而更定试期。三年,并南北选为一,罢经义、策试两科,专以词赋取士。贞元元年,定贡举程试条理格法。正隆元年,命以《五经》、《三史》正文内题,始定为三年一辟。

女直学。自大定四年,以女直大小字译经书颁行之。后择猛安谋克内良家弟为学生,诸路至三千人。九年,取其尤俊秀者百人至京师,以编修官温迪罕缔达教之。十三年,以策、诗取士,始设女直国学,诸路设女直府学,以新士为教授。国学策论生百人,小学生百人。府州学二十二,中都、上京、胡里改、恤频、合懒、蒲与、婆速、咸平、泰州、临潢、北京、冀州、开州、丰州、西京、东京、盖州、隆州、东平、益都、河南、陕西置之。凡取国学生、府学生之制,皆与词赋、经义生同。又定制,每谋克取二人,若宗室每二十内无愿学者,则取有力家弟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者充。凡会课,三日作策论一,季月私试如汉生制。大定二十九年,敕凡京府镇州诸学,各以女直、汉人士长贰官提控其事,官衔。(河南、陕西女直学,承安二年罢之,余如旧。)

章宗明昌元年正月,言事者谓:“举人四试而乡试似为虚设,固当罢去。其府会试乞十人取一人,可以群经题,而注示本传。”上是其言,诏免乡试,府试以五人取一人,仍令有司议外路添考试院,及群经题之制。有司言:“会试所取之数,旧止五百人,比以世宗敕中格者取,乞依此制行之。府试旧六,中

大定四年,敕宰臣:“士文优则取,勿限人数。”十八年,谓宰臣:“文士有偶中魁选,不问履,而辄授翰苑之职。如赵承元,朕闻其无士行,果败。自今榜首,先访察其乡行,可取则授以应奉,否则从常调。”十九年,谓宰臣曰:“自来御试赋题,皆士人尝拟作者。前朕自选一题,人所不料,故中选者多名士,而庸才不及焉。是知题难则名儒亦擅场,题易则庸易侥幸也。”平章政事唐括安礼奏曰:“臣前日言,士人不以策论为意者,正为此尔。宜各场通考,选文理俱优者。”上曰:“并答时务策,观其议论,材自可见,卿等其议之。”二十年,谓宰臣曰:“朕尝谕士不当限数,则对以所取之外无合格文,故中选者少,岂非题难致然耶?若果多合格,而有司妄黜之,甚非理也。”又曰:“古者乡举有行者,授以官。今其考满,察乡曲实行者擢之。”又曰:“旧不选策,今兼选矣。然自今府会两试不须试策,已中策后,则试以制策,试学士院官。”二十二年,谓宰臣曰:“汉士魁,例授应奉,若行不副名,不习制诰之文者,即与外除。”二十三年,谓宰臣曰:“汉士,皇统间人材殆不复见,今应奉以授状元,盖循资尔。制诰文字,各以职事铺叙,皆有定式,故易。至撰赦诏,则鲜有能者。”参知政事粘哥斡特剌对曰:“旧人已登第尚为学不辍,今人一及第辄废而不学,故尔。”上于听政之隙,召参知政事张汝霖、翰林直学士李晏读新士所对策,至县令阙员取之何?上曰:“朕夙夜思此,未知所。”晏对曰:“臣窃念久矣!国朝设科,始分南北两选,北选词赋士擢第一百五十人,经义五十人,南选百五十人,计三百五十人。嗣场,北选词赋士七十人,经义三十人,南选百五十人,计二百五十人。以仕者多,故员不阙。其后南北通选,止设词赋科,不过取六七十人,以仕者少,故县令员阙也。”上曰:“自今文理可采者取之,毋限以数。”二十八年,复经义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