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克又问丕郑:“三位公的党羽将要杀奚齐,你打算怎么办?”丕郑问:“荀息怎么说?”里克回答说:“荀息说他将为奚齐而死。”丕郑说:“你努力
吧。两个国士所筹划的事,没有不成功的。我来帮助你一起行动。你带着申生手下的七位大夫等待我,我让狄国行动起来,并联络秦国动摇奚齐的势力。拥立人望较差的
国君,我们可以从他那儿获得重酬,人望好的我们可以不让他回到晋国。晋国还能是谁的天下!”里克说:“不行。我听说,义是利的基础;贪利是产生怨恨的原因。废弃义就谈不上得到利,贪
了怨恨就会萌发。那奚齐难
得罪了民众吗?民众的怨恨是因为骊姬迷
国君并且欺骗了国人。她诬陷群公
,夺去他们原来的利益,使国君失误,听信她的谗言而驱逐群公
,
杀无辜的申生而被诸侯取笑,使百姓无不将憎恨藏于内心,这恐怕就像堵
大河一样,溃决了再也无法挽救。所以我们打算杀悼奚齐而拥立逃亡在外的公
为君,是为了安定民心消除忧患,并且可以指望得到诸侯的援助。也许可以说,诸侯认为合乎义的就抚助他,百姓喜
的就尊奉他,国家才能安定巩固。现在如果企图通过杀了继位的新君来谋取个人的好
,就是贪利而且违背了义。贪利则民众怨恨,背义则好
还会失去。为了一
好
招来民众的怨恨,会
国而
危,还要害怕被诸侯记载于史,这样
是不合常理的。”丕郑接受了里克的意见。于是杀了奚齐、卓
和骊姬,请求秦国帮助立一个国君。
公絷返,致命穆公。穆公曰:“吾与公
重耳,重耳仁。再拜不稽首,不没为后也。起而哭,
其父也。退而不私,不没于利也。”公
絷曰:“君之言过矣。君若求置晋君而载之,置仁不亦可乎?君若求置晋君以成名于天下,则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且可以
退。臣闻之曰:‘仁有置,武有置。仁置德,武置服。’”是故先置公
夷吾,寔为惠公。
译文
之田七十万。君苟辅我,蔑天命矣!亡人苟扫宗庙,定社稷,亡人何国之与有?君实有郡县,且
河外列城五。岂谓君无有,亦为君之东游津梁之上,无有难急也。亡人之所怀挟缨纕,以望君之尘垢者。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不敢当公
,请纳之左右。”
杀了奚齐和卓以后,里克和丕郑让屠岸夷去狄国告诉公
重耳说:“国家动
,民众受到惊扰,动
时才有得到君位的机会,民众受到惊扰时反而容易治理,你何不回国来呢?让我们为你回国肃清
路。”重耳告诉舅舅
犯说:“里克想接纳我回国继承君位。”
犯说:“不行。
固的树木在于开始,开始不培植好
基,终究要枯萎凋落。君临国家的人,必须要知
喜怒哀乐的礼节,用来训导民众。服丧期间不哀痛却想求得君位,难以成功;乘国家动
之机想回国执政,将有危险。因为国丧而得到君位,就会视国丧为乐事,以国丧为乐事必定会导致悲伤。因为动
而得以回国,就会把动
当作喜事,把动
当作喜事必定会放松
德的修养。这些都显然与喜怒哀乐的礼节相违背,还怎么来训导民众呢?民众不听从我们的训导,还当什么国君?”重耳说:“如果不是国丧,谁有机会继承君位?如果不是动
,谁会接纳我?”
犯说:“我听说,丧
有大小之分。大丧大
的锋芒,是不可以冒犯的。父母故世是大丧,兄弟间有谗言是大
,如今你正
于这
境地,所以很难成功。”于是公
重耳
来接见使者,说:“承蒙你的好意,来看望我这个逃亡在外的人。父亲在世时,我不能尽洒扫的义务。父亲去世后,又不能回去
办丧事而加重了我的罪过,而且玷辱了大夫们,所以冒昧地辞谢你们的建议。安定国家的人,要亲近民众,
理好邻国的关系,还要
察民众的情绪以顺应民心。如果是民众认为有利,邻国愿意拥立,大夫们都服从,我重耳才不敢违背。”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里克打算杀掉奚齐,事先告诉荀息说:“三位公的党徒将要杀奚齐,你想采取什么态度?”荀息说:“我们的国君刚故世就要杀他的儿
,我宁愿死去,也不会听从他们!”里克说:“如果因为你的死,奚齐得以立为国君,那不也很值得吗?可是你死了,奚齐照样会被废黜,你又何必去死呢?”荀息说:“先君以前曾问过我事奉国君的态度,我回答他忠贞二字。先君问:‘什么叫忠贞?’我回答说:‘凡可以有利于国家,力所能及而没有不去
的,这叫
忠。埋葬故世的国君,奉养继位的国君,对死而复生的不觉得后悔,对活着的不
到惭愧,这叫
贞。’我的话已经说了,怎么能为实践我的话而又吝惜我的生命呢?即使是死,我又怎么能逃避呢?”
奚齐被杀后,荀息曾打算随奚齐而死。有人说:“不如立奚齐的弟弟辅佐他。”荀息就立了卓。里克又杀了卓
,荀息终于为之而死。君
说:“荀息不说假话。”
吕甥和郤称也派蒲城午去梁国对公夷吾建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