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二回(2/2)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林之洋将女儿国一万银代明白,并将廉家女所送明珠也都代。唐敖款待饭毕,又坐了半晌。因妹、甥女声声只是埋怨,一时想起妹夫,真是坐立不安,随即推故有事,匆匆回家。把燕窝货卖,置了几顷庄田。过了几时,生了一,著人给妹送信。

听见林之洋教他同去,连忙说:“据我主意:好在将来侄女也要上京赴试,莫若明年赴过郡考,早早京,借赴试之便,就近省亲,岂非一举两便?况你父亲向来在外闲散惯的,在家多住几时,就要生灾害病,倒是在外无拘无束,倒觉壮。他向来生如此,也勉不来。当日父母在堂,虽说好游,还不敢远离,及至父母去世,不是一去一年,就是一去两载。这些光景,你母亲也都知。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即或父亲不肯回家,甥女见见父亲之面,也好放心。”林之洋被小山几句话吃了一吓:“你恁小年纪,怎吃外面劳苦?当年你父亲游在外,一去两三年,总是好好回来。俺闻人说,他这名字,就因好游取的,你只细想这个‘敖’字,可肯好好在家?今在西京读书,下科考过,自然还家,甥女为甚这样急?岭南到彼几千路程,这样千山万,问你令叔,你们女如去得,俺就同令叔送你前去。”

于戏!诗夸织锦,真为夺锦之人:格比簪,许赴探之宴从此珊瑚在网,文博士本中;玉尺量才,女相如岂遗苑外?丕焕新猷,聿昭盛事。

今把海外赚的银,托掩送来,他向京里去了。”林氏同小山听罢,不觉日瞪呆。唐:“哥哥向日虽功名心胜,近来情为何一变至此?岂有相离咫尺,竟过门不?况功名迟早,何能拿得定,设或下科不中,难总不回家么?”林之洋:“这话令兄也说过,若榜上无名,大家莫想他回来。他这般立志,俺也劝不改的。”林氏:“这怪哥哥不该带到海外。今游来游去,索连家也不顾了!”林之洋:“当日俺原不肯带去,任凭百般阻拦,他立意要去,教俺怎能拦得住!”

侄女只放心,他虽客在外,只怕比在家还好哩。”小山听了,滴了几泪,只得勉:“叔父分付也是。”

小山自此虽同小峰日日读书,奈父亲总无音信,不免牵挂;林氏也因悬念丈夫,时刻令人回家问信。这日,正在盼望,恰好唐领林之洋来。林氏见了,只当丈夫业已回家,不胜之喜。慌忙见礼让坐;小山、小峰也来拜见。林氏

小山看罢,不觉喜:“我怕考期过早,果然天从人愿!今年侄女十四岁,若到圣历三年,恰恰十六岁,有这两年功文,尽可慢慢习学。”唐:“我才见这条例,也甚喜。不但为期尚缓,可以读书;并且一诗一赋,还不甚难。我家才女匾额,稳稳拿在手中了!”

科,遽令试,学业恐未纯。故于圣历三年三月试,即于四月举行殿试大典,以示博选真才至意。

“哥哥只顾将你妹夫带上海船,这两年,合家大小,何曾放心!…”小山不等说完,即接著说:“今舅舅既已回家,怎么父亲又不同来?”林之洋:“昨日俺们船只抵岸,正发行李,你父亲因革了探化,恐街邻耻笑,无颜回家,要到京里静心用功,等下科再中探才肯回来。俺同你舅母再三劝阻,无奈执意不听。

林氏听了,甚觉,喜得林家有后。到了三朝,带了小山、小峰来家与哥嫂贺喜。谁知吕氏产后,忽风寒;兼之怀半年之外,秉气又弱,血分不足,病势甚重。幸亏县官正在遵奉御旨,各延请名医,设立药局,吕氏趁此医治,吃了两服药,这才好些。林氏见嫂有病,就在娘家住下。这日,小山同婉如在江氏房中闲话,只见海外带来那个白猿,忽从床下把唐敖枕取了来。

小山:“当日我父亲到海外,是舅舅带去的;今我父亲到西京,又是舅舅放会的,舅舅就推不得净了。为今之计,别无良策,惟有求舅舅把我送到西京。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