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苏护题了诗,领家将径朝歌,奔本国而去。
为国戚,其天禄,受其显位,永镇冀州,坐享安康,名扬四海,天下莫不欣羡。卿意下如何?”苏护听言,正
而奏曰:“陛下
中,上有后妃,下至嫔御,不啻数千。妖冶妩媚,何不足以悦王之耳目?乃听左右谄谀之言,陷陛下于不义。况臣女蒲柳陋质,素不谙礼度,德
俱无足取。乞陛下留心
本,连斩此
谗言之小人,使天下后世知陛下正心修
,纳言听谏,非好
之君,岂不
哉!”纣王大笑曰:“卿言甚不谙大
。自古及今,谁不愿女作门楣。况女为后妃,贵敌天
;卿为皇亲国戚,赫奕显荣,孰过于此!卿毋迷惑,当自裁审。”苏护闻言,不觉厉声言曰:“臣闻人君修德勤政,则万民悦服,四海景从,天禄永终。昔日有夏失政,
荒酒
;惟我祖宗不迩声
,不
货财,德懋懋官,功懋懋赏,克宽克仁,方能割正有夏,彰信兆民,
乃其昌,永保天命。今陛下不取法祖宗,而效彼夏王,是取败之
也。况人君
,必颠覆社稷;卿大夫
,必绝灭宗庙;士庶人
,必戕贼其
。且君为臣之标率,君不向
,臣下将化之,而朋比作
,天下事尚忍言哉!臣恐商家六百余年基业,必自陛下紊
之矣。”纣王听苏护之言,
然大怒曰:“君命召,不俟驾;君赐死,不敢违;况选汝一女为后妃乎!敢以戆言忤旨,面折朕躬,以亡国之君匹朕,大不敬孰过于此!着随侍官,拿
午门,送法司勘问正法!”左右随将苏护拿下。转
费仲、尤浑二人,上殿俯伏奏曰:“苏护忤旨,本该勘问;但陛下因选侍其女,以致得罪;使天下闻之,
陛下轻贤重
,阻
言路。不若赦之归国,彼
皇上不杀之恩,自然将此女
贡
闱,以侍皇上。庶百姓知陛下宽仁大度,纳谏容
,而保护有功之臣。是一举两得之意。愿陛下准臣施行。”纣王闻言,天颜少霁:“依卿所奏。即降赦,令彼还国,不得久羁朝歌。”
且言纣王见苏护当面折诤一番,不能遂愿:“虽准费、尤二人所奏,不知彼可能将女贡
,以遂朕于飞之乐?”正踌躇不悦,只见看午门内臣俯伏奏曰:“臣在午门,见墙上苏护题有反诗十六字,不敢隐匿,伏乞圣裁。”随侍接诗铺在御案上。纣王一见,大骂:“贼
如此无礼!朕
上天好生之德,不杀鼠贼,赦令归国,彼反写诗午门,大辱朝廷,罪在不赦!”即命:“宣殷破败、晁田、鲁雄等,统领六师,朕须亲征,必灭其国!”当驾官随宣鲁雄等见驾。不一时,鲁雄等朝见,礼毕。王曰:“苏护反商,题诗午门,甚辱朝纲,情殊可恨,法纪难容。卿等统人
廿万为先锋;朕亲率六师,以声其罪。”鲁雄听罢,低首暗想:“苏护乃忠良之士,素怀忠义,何事
忤天
,自
亲征,冀州休矣!”鲁雄为苏护俯伏奏曰:“苏护得罪于陛下,何劳御驾亲征。况且四大镇诸侯俱在都城,尚未归国,陛下可
一二路征伐,以擒苏护,明正其罪,自不失挞伐之威。何必圣驾远事其地。”纣王问曰:“四侯之内,谁可征伐?”费仲在傍,
班奏曰:“冀州乃北方崇侯虎
话说圣旨一下,迅如峰火,即苏护
城,不容停止。那苏护辞朝回至驿亭,众家将接见
问:“圣上召将军
朝,有何商议?”苏护大怒,骂曰:“无
昏君,不思量祖宗德业,
信谗臣谄媚之言,
选吾女
为妃。此必是费仲、尤浑以酒
迷惑君心,
专朝政。我听旨不觉直言谏诤;昏君
我忤旨,拿送法司。二贼
又奏昏君,赦我归国,谅我
昏君不杀之恩,必将吾女送
朝歌,以遂二贼
计。我想闻太师远征,二贼
权,
见昏君必荒
酒
,紊
朝政,天下荒荒,黎民倒悬,可怜成汤社稷化为乌有。我自思:若不将此女
贡,昏君必兴问罪之师;若要送此女
,以后昏君失德,使天下人耻笑我不智。诸将必有良策教我。”众将闻言,齐曰:“吾闻‘君不正则臣投外国’,今主上轻贤重
,
见昏
,不若反
朝歌,自守一国,上可以保宗社,下可保一家。”此时苏护正在盛怒之下,一闻此言,下觉
起,竟不思维,便曰:“大丈夫不可
不明白事。”叫左右:“取文房四宝来,题诗在午门墙上,以表我永不朝商之意。”诗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