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为肝,肝合,青如翠羽者吉。肝主目,目是肝之余,其人木形相比,于上角苍
,小
长面大肩,平背直
,小手足,有材好劳,心小力多,忧劳于事,耐
夏不耐秋冬,秋冬
而生病,足厥
。佗佗然胁广合
脆倾正,则肝应之。正青
小理者,则肝小,小则脏安,无胁下之病;
理者则肝大,大则虚,虚则寒,
胃迫咽,善膈中,
肝病满胁胀,善恚怒叫呼,
有
而复恶寒,四肢不举,面白,
,其脉当弦长而急,今反短涩,其
当青而反白者,此是金之克木,襄公问扁鹊曰∶吾
不诊脉,察其音,观其
,知其病生死,可得闻乎?答曰∶乃圣
之大要,师所不传,黄帝贵之,过于金玉。
门见病,观其
、闻其呼
,则知往来
,吉凶之相。角音人者,主肝声也,肝声呼,其音琴,其志怒,其经足厥
。厥逆少
则营卫不通,
杂,
气外伤,
气内击,击则寒,寒则虚,虚则猝然喑哑不声,此为厉风
肝,续命汤主之(方在第八卷中)。但踞坐不得低
,面目青黑,四肢缓弱,遗矢便利,甚则不可治,赊则旬月之内,桂枝酒主之(方在第八卷中)。又呼而哭,哭而反
,此为金克木,
击
,
气起而
气伏,伏则实,实则
,
则
,
则逆,逆则闷,闷则恐畏,目视不明,语声切急,谬说有人,此为邪
伤肝,甚则不可治。若
虽青,向
不应可治,地黄煎主之(方在肝病为疟者,令人
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乌梅
主之(方在第十卷中)。若其人本来少于悲恚,忽尔嗔怒,
言反常、乍宽乍急,言未竟以手向
,如有所畏,若不即病,祸必至矣,此肝病声之候也。若其人虚,则为寒风所伤;若实,则为
气所损。
则泻之,
则补之。
矣。
肝者,其人腹大不能自转侧,而胁下腹中痛,时时津
微生,小便续通。
肝中寒者,其人两臂不举,本(又作大)燥,善太息,
中痛,不得转侧,时盗汗、咳,
已吐其
。
病先发于肝者,目眩,胁痛支满;一日至脾,闭
不通,
痛
重;二日至胃而腹胀;三日至肾,少腹腰脊痛,胫酸;十日不已死,冬日
夏早
。
假令肝病,西行若得之,当以秋时发病,以庚辛日也。
肝中寒者,其人洗洗恶寒,翕翕发,面翕然赤,涔涔有汗,
中烦
。
凡肝病之状,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 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若治之,当取其经足厥
与少
,气逆则
目痛、耳聋不聪、颊
取血者。
肝之积名曰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
足如
鳖状,久久不愈,发咳逆 疟连岁月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也?肺病传肝,肝当传脾,脾适以季夏旺,旺者不受邪,肝复
还肺,肺不肯受,因留结为积,故知
气以季夏得之。
肝主中,
,怒骂,其脉沉,
中又窒,
令人推
之,有
鼻窒。肝伤,其人脱
又卧
得张,时时手足青,目瞑,瞳仁痛,此为肝脏伤所致也。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 善 ,节时,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 。
病在肝,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
肝着,其病患常蹈其
上,先未苦时但
饮
。
肝病其青,手足拘急,胁下苦满,或时眩冒,其脉弦长,此为可治,宜服防风竹沥汤、秦艽散。
当刺大敦,夏刺行间,冬刺曲泉,皆补之;季夏刺太冲,秋刺中 ,皆泻之。
凡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能下,积于左胁下,则伤肝。
主
,病变于
者,取之荥。
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少腹。
家有血腥死,女见之以明要为灾,不者,若
金银
得之。
肝脉沉之而急,浮之亦然,苦胁痛有气支满引少腹而痛,时小便难,苦目眩痛,腰背痛,足为寒时癃,女人月事不来,时亡时有,得之少时有所堕坠。
肝中风者,目 ,两胁痛,行常伛,令人嗜甘如阻妇状。
诊得肝积,脉弦而细,两胁下痛,邪气走心下,足胫寒,胁痛引少腹,男积疝,女
瘕淋,
无膏泽,善转
,爪甲枯黑,
瘥秋剧,
青也。
又当灸期门百壮,背第九椎五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