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百壮,亦可五十壮。
第三犊鼻穴,在膝头盖骨上际外骨边平处,以手按之得节解则是。一云在膝头下近外三骨箕踵中动脚以手按之得窟解是,灸之五十壮,可至百壮。第四膝眼穴,在膝头骨下两旁陷者宛宛中是。第五三里穴,在膝头骨节下一夫附胫骨外是,一云在膝头骨节下三寸,人长短大小当以病患手夫度取,灸之百壮。第六上廉穴,在三里下一夫,亦附胫骨外是,灸之百壮。第七下廉穴,在上廉下一夫,一云附胫骨外是,灸之百壮。第八绝骨穴,在脚外踝上一夫,亦云四寸是。凡此诸穴,灸不必一顿灸尽壮数,可日日报灸之,三日之中,灸令尽壮数为佳。
凡病一脚则灸一脚,病两脚则灸两脚,凡脚弱病皆多两脚。又一方云如觉脚恶,便灸三里及绝骨各一处。两脚恶者,合四处灸之,多少随病轻重。大要虽轻不可减百壮,不瘥速以次灸之,多多益佳。一说灸绝骨最要。人有患此脚弱不即治,及入腹,腹肿大上气,于是乃须大法灸,随诸输及诸管开节腹背尽灸之,并服八风散,往往得瘥。诸管输节解法,并在第二十九卷中。觉病入腹,若病患不堪痛,不能尽作大灸,但灸胸心腹诸穴,及两脚诸穴,亦有得好瘥者。凡量一夫之法,覆手并舒四指对度四指上中节上横过为一夫。夫有二种,有三指为一夫者,此脚弱灸以四指为一夫也。亦根据支法存旧法。梁丘、犊鼻、三里、上廉、下廉、解溪、太冲、阳陵泉、绝骨、昆仓、阴陵泉、三阴交、足太阴、复溜、然谷、涌泉、承山、束骨等,此一十八穴,旧法多灸百会、风府。五脏六腑俞募顷来,灸者悉觉引气向上,所以不取其法。气不上者可用之。其要病已成恐不救者,悉须灸之。其足十趾去趾奇一分,两足凡八穴,曹氏乃曰八冲,极下气有效。其足十趾端名曰气端,日灸三壮,并大神要。其八冲可日灸七壮。气下即止。病者非深相委悉,慎勿为人灸之。慎之。凡灸八冲艾炷须小作之。
论服汤药色目。风毒之气入人体中,脉有三品,内外证候相似,但脉有异耳。若脉浮大而缓,宜服续命汤两剂应瘥。若风盛宜作越婢汤加白术四两。若脉浮大紧转快,宜作竹沥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