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兰,明史作“荷兰”欧罗滨海之国。清顺治十年,因广东巡抚请于朝,原备外籓、修职贡。十三年,赍表请朝贡,
议五年一贡,诏改八年一贡,以示柔远。十八年,郑成功攻台湾,逐和兰而取其地,诏徙沿海居民,严海禁。康熙二年夏六月,和人始由广东
贡:刀剑八,皆可屈伸;
四,凤膺鹤胫,能迅走。二十二年,和兰以助剿郑氏功,首请开海禁通市,许之。乾隆元年冬十月,裁减和兰税额。初,和兰通商粤省,纳税甚轻,后另
加一税。至是,谕曰:“朕闻外洋红
夹板船到广,泊于黄埔,起所带砲位,然后
易,俟
易事竣,再行给还。至输税之法,每船
樑
徵银二千两左右,再照则
货
之税,此向例也。近来砲位听其安置船中,而于额税之外,将伊所带置货现银另
加一之税,名曰缴送,殊与旧例不符。朕思从前洋船到广,既有起砲之例,仍当遵守。至加添缴送银两,尤非嘉惠远人之意。”命照旧例裁减,并谕各洋人知之。
九年,李鸿章致总署及盛宣怀,拟中、英、丹三公司合约,英、丹海线均至吴淞为止,将丹自淞至沪旱线购回,由我代递。议久之始收回。初,大北公司原禀六条内,有“不准他国及他公司于中国地界另立海线,又中国
造海线、旱线与大北有碍者,不便设立”二条,为大北公司独得之利益。因之中国亦取得总署、南北洋及
使大臣往来电报“凡从大北电线寄发者,不取报费”为中国独得之利益。当时鸿章已批准咨行。英、
、法、德各使闻之,合词照会总署。威妥玛复援同治九年允英人设海线之案,必
大东公司添设,政府不能阻。因之大北公司恆宁生请将中国官报照常给费。旋复来电,谓“自十月初三日为始,所有中国
等官报由大北电线寄发者,须照章付足电资,方为发报”等语。
十六年,薛福成议与大北及大东公司订立合同。初,大北与大东虑我与俄接陆线夺其线之利,故原订明沪、福、厦有
线
,贴中国十分之一,其馀各
洋报费,悉归华局续议,并允报效海线官电之费。嗣因各国并俄使牵制,以致久搁。至是,由福成另议,祗让官电费,不要贴价,岁银十万圆。
同治二年秋八月,与和兰立约。和兰与中国通商最早,至是见西洋诸国踵至,亦来天津援请立约。三通商大臣崇厚以闻,朝议许之,即命崇厚在津与其使臣订和约十六款。初和兰使送来约稿,皆照英、法各国及参用续立之布、西、丹国等条约、章程,分别各款请议。三
通商大臣崇厚答以现在各
通商,均有定章,不必多列条款。和使亦允删减,惟前往京师、南京通商,并内地传教、减税,暨在京互换条约各节,以和文为正义。争论久之,始允删去。而于税则一层,许另立一款,议明各国税则届重修之年,和国亦许重修。并与照会,言将来重修税则时,亦应
照价值秉公增减。遂定议:一,通使;二,海舶通商;三,游历;四,传教;六、八至十二,关税;六、七,
涉案件;十三,
际议文;十四,行移文书各用本国文字;十五,利益均霑;十六,批准一年内换约。此与和兰立约之始。三年五月,和公使矾大何文以换约期将届,遣员伯飞鲤诣天津三
通商大臣,请在广东省城换约。崇厚以所请符原议,奏请简员往。朝廷命广东巡抚郭嵩焘为换约大臣。届期,和使仅以钞录副本上。嵩焘駮令取原本再定换约期。逾年始换。
十年四月,使各国大臣志刚、孙家穀诣和兰呈递国书。十二年四月,和兰公使费果荪来华呈递国书,总署允与各国使臣同觐见,礼节亦如之。光绪七年,和使牒中国,称本国将于光绪九年夏在都城亚
斯德尔登等
设立衒奇公会,请中国与各国同
会,许之。是年,以候补
三品卿衔李凤苞充德义和奥四国
使大臣,此为和兰遣使之始。八年二月,和使费果荪复将衒奇会章程,及增拟华商赴会章程,并开中国
产及工艺奇巧制造等件,请其会集运往。总署饬各海关照办。十一年,
使大臣许景澄如和兰递国书。十三年,许景澄
使期满,以内阁学士洪钧代之。
是年,两广总督张之特派副将王荣和、知府余瓗先往和兰所属南洋各岛调查,和兰不允。前
使大臣许景澄与和外
辩论,以游历为名,和始允行。既返,张之
上疏请设领事,略谓:“日里有华工万馀众,噶罗
华民七万馀众,其附近之波哥内埠、文丁内埠、以及三宝垅、与疏罗、及麦里芬、及泗里末、及惹加,皆和属地,华人二十馀万众,宜
擅在上海至吴淞设有旱线。至是中国甫设电局,因先与订合同十四条:一,中国电报寄往外国之线路;二,电局与大北互定通电之价;三、四,由中国寄外国、外国寄中国内地之报,其报价应先行收清,后再划还,并在上海立册,每月互对;六,电价概由自定,惟寄外国报须照万国电报定章,又传报可自编新码;七,电局与大北往来用英文,惟合同以华文为主;八,大北原竭力帮助中国设电,惟中国自主之事不得
预;十,大北海线、中国旱线如有断绝停滞,互相通知;十一,中国电政归北洋大臣主持,有向大北购料者,应禀明北洋
夺;十二,大北应缴回中国电报之费,每三月一结。时法、英、
、德四国以大北公司仅有单
海线,又沿途祗通厦门
岸,其馀如汕
、福州、温州、宁波各
皆距较远,请添设海线,就便通至各
。拒之,仍专与大北公司合办。方议立合同,大北公司恆宁生
载明中国不再租陆线与他人,且须永租大北,议遂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