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一百四十九志一百二十四(3/7)

楚旧部,两淮精兵,电檄一传,不崇朝而云集都下。或内地偶有土寇窃发,发兵征讨,旬日立可荡平。徵兵之道,莫此为便,利五。中国矿利,惟煤铁最有把握。太行以北,煤铁最旺而最精,而质最重、路最艰。既有铁路,则辇机器以开采,用西法以煎镕,矿产日多。大开三晋之利源,永塞中华之漏卮,利六。海上用兵,首虑梗漕。东南漕米百馀万石,由镇江轮船溯江而上,三日而抵汉口,又二日而达京城。由卢沟桥运赴京仓,道里与通县相等,足以备河海之不虞,辟飞輓之坦道,而又省挑河剥运之浮糜。较之东道王家营一路碍于黄河下流者,办理转有把握,利七。若虑费钜难成,则分北京至正定为首段,次至黄河北岸,又次至信阳州为二三段,次至汉口为末段。每里不过五六千金,每段不过四百万内外,合计四段之工,须八年造成,款亦八年分筹。中国之大,每年筹二百万之款,似尚不至无策。筹款之法,除由铁路公司照常招股外,应酌择各省口岸较盛、盐课较旺之地,由籓运两司、关道转发印票股单,设法劝集。铁料运自晋省,置炉鍊冶,以供取用,庶施工有序,而藏富在民。”

奏上,仍下海军衙门。寻复议上:“各国兴办铁路,以幹路为经,以枝路为纬,有事则以路徵兵,无事则以商养路。就五大洲言之,宜于西洋,宜于东洋,岂其独不宜于中国?就中国言之,或云宜于边防,或云宜于腹地,岂其独不宜于臣衙门所奏准之津通?津通,畿东南一正幹也。水路受沿海七省之委输,陆路通关东三省之命脉。豫鄂则畿西南一正幹也,控荆襄,达关陇,以一道扼七八省之冲。初意徐议中原,而先以津沽便海防,继以津通扩商利,区区二百里,其关系与豫鄂之千里略同。今张之洞亦设为津通五宜审之说,其中所虑各节,前奏固已剖析无遗。惟事关创始,择善而从。津通铁路应即暂从缓办,而卢汉必以汉口至信阳为首段,层递而北,并改为卢沟、汉口两路分投试办,综计需银三千万两,以商股、官帑、洋债三者为集款之法。”议上,诏旨允之。

初,鸿章倡津通铁路之议,举朝以为不可,鸿章持之甚力。之洞特创卢汉幹路之说,调停其间,而醇亲王奕枻复赞之于内,其事始定。然其时廷臣尚多不以卢汉造路为然,但无敢昌言者。故通政黄体芳谓铁路不可借洋债以自累,而台臣亦有言黄河桥工难成者,以执政者坚持举办,久之浮议始息。鸿章与之洞书,谓局外议论纷歧,宜速开办,免生枝节,之洞深然之。未几,之洞总督湖广。之洞既移鄂,益锐意兴办卢汉铁路,其所经画,曰储材宜急,勘路宜缓,兴工宜迟,竣工宜速。以商股难恃,请岁拨帑金二百万两以备路用。上如所请。

十六年,以东三省边事亟,从海军衙门王大臣及直督李鸿章言,命移卢汉路款先办关东铁路。拟由林西造幹路,出山海关至沈阳达吉林,另由沈阳造枝路以至牛庄、营口,计二千三百二十三里,年拨银二百万两为关东造路专,命李鸿章为督办大臣,裕禄为会办大臣,而卢汉路工因之延缓。盖自光绪初年,内外臣工往往条陈铁路,当国者亦欲试行以开风气,而疆吏畏难因循,顾虑清议,莫敢为天下先。卢汉铁路已定议矣,寻复中辍。至是年,国内铁路,仅有唐山至阎庄八十五里,阎庄至林西镇二百三十五里,又基隆至淡水六十里而已。

二十一年,命张之洞遴保人才,及筹议清江至京路事。之洞言铁路以卢汉为要,江宁、苏、杭次之,清江筑路非宜。上韪其言。时之洞方督两江,特命移鄂综其事。以卢汉路长款钜,谕有招股千万者,许设公司自办。粤人许应锵、方培J0等咸言集赀如额,遵旨承办。直督王文韶与之洞言承办各商举不足恃,请以津海关道盛宣怀为督办,允之,命以四品京堂督路事。宣怀条上四事,一请特设铁路总公司,拨官款,募商股,借洋债。先办卢汉,次第及于苏沪、粤汉。上如所请。是年设总公司于上海,而卢汉之始基以立。

自中日战后,外人窥伺中国益亟,侵略之策,以揽办铁路为先。俄索接造西伯利亚幹路,横贯黑、吉两省,修枝路以达旅顺、大连湾。英则请修五路:一苏杭甬,自苏州经杭州以达宁波;一广九,自广州以达九龙;一津镇,自天津以达镇江;一浦信,自浦口以达信阳;一自山西、河南以达长江。法自越南筑路以达云南省,自龙州筑路以达镇南关。德踞胶州湾,筑路以达济南。葡据澳门,筑路以达广州。日本擅于新民?筑路达奉天,更获有奉天至安东铁道之权。此各国以铁路侵略中国之大略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