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说点有价值的东西吗,他们跑过去做什么,莫非也是为了那点石油?”
“真不愧是蒋百里,一下子就让你说准了——”
戴笠紧张地瞅了一眼老蒋,掩嘴道:
“他们派过去的最高长官,据说是他们最精锐的武汉师的一个政治委员。不过他们跟过去的部队数量上倒是不多,区区数千人——”
话音未落,蒋百里就是一声冷笑:
“区区数千人,雨农兄,别忘了上海法租界,南京下关,塞北安达镇。他的数千人,是普通人吗,都他妈是下山的饿虎。”
戴笠不由得也是一声长叹:
“也幸亏就这点人马,那些洋大人们比不得我们门清,否则罗斯福总统、丘吉尔首相对校长都吵吵起来,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给我们的委员长挡驾了。你想想,平白无故跑过去一支部队,算怎么回事?”
两人正窃窃私语着,张群忽然急匆匆地近乎小跑着闯进来,直接贴着老蒋的耳朵便嘀咕了好一阵子。
再看老蒋,脸上则是青一阵白一阵,然后紧接着就是一阵阵浑身战栗。
原来,罗斯福、丘吉尔秘密私会与大西洋的消息,终于在所谓的《大西洋宪章》公布之日前夕,不知是被有意还是无意间透露了出来。
年初在美、英两国建议下,中国战区统帅部(最初包括中国、泰国、越南和缅甸北部)正式设立。战区成立不到一月,倭寇便大举进攻缅甸(时为英国殖民地),中国在罗斯福、丘吉尔唱双簧一般的鼓动下,义不容辞地地以陆军第5、第6、第66军为主,共集结了10万余人的大军组成中国远征军第1路军,在司令长官罗卓英指挥下,进入缅甸与盟军并肩作战。
这么大的牺牲,这么大的支持,为何换来的,却是每一次的被抛弃、被羞辱和被选择性的遗忘?
他难道不是中美英三国共同签字画押认可的中国战区总司令吗?
一个最大战区总司令长官,竟然没有权力参加大西洋宪章这样的会议。没有中国参与的国际性会议,它的合法性、广泛性如何得到体现?
不,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那个穆思华是怎么挤进去的,她又是如何在茫茫的大西洋中,那样准确地找到会议的准确时间、地点?就算最后她是以私人身份,并以大会秘处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海军准将个人邀请的方式最终与会,但天下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无论是公家还是私人身份,穆思华都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突击营的影子内阁。
关系到未来世界格局和走向的大西洋宪章这样的会议,没有chóng qìngzhèng fǔ而只有突击营,该死的瘸子和白痴的肥胖子,莫非他们两个人都一起失聪了吗?
世界舆论和人民,世界所有的zhèng fǔ将如何看待chóng qìngzhèng fǔ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还有胜利之后的合法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