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飞行员的摸索,并得到过突击营在理论上的首肯,现在所有的**飞行员业已探索出了一套非常有效的接敌战术:
当正面迎击、拦截有战斗机护航的轰炸机大机群进犯时,我伊—15迅速贴近敌寇最常见的护航九七式战斗机,同时以伊16穿插、冲撞打乱敌机群整个连接队形,待轰炸机群慌不择路时,再以预先埋伏于后的霍克三型战机突然杀出,以最快速度和最短时间,给敌寇以最大杀伤。
但今天,好像这个战术已经不行了。高度,是从未有过的。速度,也是从未见过的。
别说配合作战的第三大队的霍克机群,到现在都还未迟迟出现,就算他们现在赶到了,他们恐怕也只能在下面很低的地方作壁上观了。
而且更要命的是,现在说什么都抵不上一个最切实的行动了。
郑少愚紧咬牙关,一字一顿地从牙缝中挤出了最后一道命令:
“全体同仁,诸位兄弟们,瞪大你们的眼睛,给我牢牢盯住你们最近的那架日寇飞机,攻击,攻击,除非发动机停车,飞机解体,否则就只有这两个字——攻击!”
“攻——击”
四周传来一声声近乎爆炸的声响。
然而,就在这一瞬间,小鬼子的护航机群忽然也是随之一变,整个队形一下子一分为二,除少量战斗机继续伴飞在轰炸机群边缘之外,其中绝大多数郑少愚他们十分熟悉的那种机体略小一号的九七式日机,仅仅做出了一个俯冲动作,便迎着第四大队对冲而来。
这时,担负楔入任务的伊15战机,高度刚刚升到4500——5600公尺的这个不尴不尬的空域上。
而在他们头顶的,却是依然保持着6700公尺的这个令人恐惧的高度中。
更叫人头皮发麻的是,这些飞机,却是每一个中国空军飞行员都不曾见过的任何一种样式:
这款全新的鬼子飞机,个头不仅比普通常见的中岛九七式要大出一截来,而且飞行姿态上似乎越加飘忽不定,从气流而过时的那种微颤便能判断其性能简直优越太多。其上的武器布局,看着就让人忍不住地背心发凉。
不知为何,郑少愚居然还真的好整以暇地数出了鬼子这种新式飞机上的6挺机关枪。
妈的,这还不够,竟然还有一门口径绝不会低于两个半公分的小钢炮,我呸——
郑少愚看着、看着,不由得更加眼红了。
全封闭式座舱,里面看到的居然还有隐隐约约的飞行头套。天呐,无线电发射天线,布局在左右不知有几根,难道他们已经可以实现了长距离实时通话了吗?还有那两边的轮子,竟然已经是全收放式的配置了。
他至今还未见过突击营传说中的那种战机,不知这些小鬼子的飞机,能和孟将军的飞机相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