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81章西路军背影(2/3)

依照原定计划,车队一路北上与乌鲁木齐肩而过之后,他们便要立刻公开自己的旗号,一方面是为了震慑嗜血成、抢劫成瘾的西北那几支家军,一方面也是为了沿途打突击营大旗,试探一番沿途各地军政门阀以及民众反应,同时也是为了奉命已在此等候多日的一支骑兵团的接应。

穆思华哪里知,这批骑兵其实就是遗留在xīn jiāng的原西路军的一支失散队。在延安驻xīn jiāng办事黄火青奉令以公开份接应西路军,那最后一批不到五百人的成建制的队被接走后,一直到数年间仍有零星西路军指战员寻迹找来。

但与这欣欣向荣的革命气氛相反的是,本来就贫穷、落后的西北地区,随着大批外来人员的涌,使本来就不发达的社会更加雪上加霜,粮一跃成为该地区最为痛的大事。

“去看看,他们到底要什么?”

“我们是xīn jiāng抗日敢死队,请放心,我们不是土匪武装,更不是要实施抢劫。请你们派一位首长,我有事拜托。”



车,若不是绵延数里,他们又如何能追的上。

换言之,他们可以被承认,但如何生活却由他们自己说了算。

呵呵,这个腰间别着两把盒炮的人,恐怕不知,此刻几支黑的狙击枪正笼罩在他的脑门和正心。当然,如果是晚上的话,他或许还是会察觉到上那几不同寻常的红外线光芒的。

在知了这些情况后,穆思华果然不愧为穆思华,当即便在脑海中闪过一念。

等他折返回,穆思华不觉抿嘴就是一笑。

这是怎么回事,拦路抢劫吗?

不过,要易有必要搞这么大动静,还要大批骑兵一起跟来吗?

其实不用问,路两旁的那些老百姓的动作已经很清楚,大概他们在伊宁大手笔的消费,已经传遍了四野。

好在不怎样,这批人最终还是为他们解决了份问题,并努力让盛世才给予了他们某生存的权利,因而也才有了他们今天的这个行动。

就在穆思华远望着这些土匪不像土匪、民众不像民众的人,火朝天的忙活中,一个骑士带着一小队骑兵策飞来,从第一辆前卫车开始,一路扬鞭,将整个车队都巡视了一遍,方才又策返回,重新回到车队前拱手呼一声:

穆思华一摆,一个参谋开门走了去。

针对这一特殊事件,延安将归队时间放宽到了两年,但两年后依然还有不少自称为西路军的指战员归建,但规定就是规定,因而这些人便成了压在陈潭秋、泽民心上的一块石,虽然怜惜,但也无能为力。

而这些令人惊奇的车队,跋山涉突然现在这儿,带着一路的风尘仆仆,每辆大车斑痕累累,每张面孔都带着沿途各地异域的气息,很显然他们不是从国内某个地方穿越而来的,真不知在土匪成堆、军阀成群的千山万中,是如何一路走到了这里,现在又要去往何方。

正当穆思华坐在最前面的开车上,一摇三晃地盯着前方,叹着终于快到家的时候,不远的路,突然现了大批的骑兵。

毕竟时隔多年,又无从查证,这些陆续寻来的西路军指战员们,虽然名字、番号最后都对上了,但依据军中纪律,离队超过半年以上而无法查证的人员,原则上便视同自动开除军籍。

而在骑兵的拱卫下,一些明显是老百姓装束的人,开始肩挑手扛地将无数的货搬上路两旁。这边还在忙乎着,那边远远地又现了无数的驮的队伍,也是忙不迭地在大路两旁,开始摆一堆堆的品。

说难听一,其实就是自生自灭。

随着延安力量在xīn jiāng的逐步渗透和扩大,尤其是在陈云、陈潭秋、泽民、林基路等大人的到来,xīn jiāng很多小地方俨然都是一派“小延安”气氛,并引了包括大文豪茅盾、大学者张仲实、大艺术家赵丹的长住。

于是,这批陆续归队的西路军指战员,终于让延安驻xīn jiāng的最决策机关找到了一线希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