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方法的革新神。主要
调车营、骑营、步营的
合作战,车兵、骑兵、步兵、铳手、炮手的协同攻守。这
协同作战的思想,比起《纪效新书》又大大
了一步。从《纪效新书》到《练兵实纪》,记录了戚继光军事思想发展的历程,说明了练兵、作战是
据不同的敌情、我情条件变化而变化的,也
现了从单兵教练到大兵团合成的全
内容。可以说,这两
书在古代兵书中是比较完整系统、而且是颇见实效的两
兵法名著。在此我们选录《练兵实纪》而未选《纪效新书》,一是考虑篇幅有限,二是从其内容价值来看,前者比后者要更新、更全、更佳一些。 《练兵实纪》正、杂各集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卷一,练伍法,计 46 条。主要讲骑兵、步兵、车兵、辎重兵的“伍法”训练,即队列训练。 卷二,练胆气,计 43 条。
调军官应
护士兵、忧虑国事,士兵应服从指挥、勇敢杀敌。实际是一
政治训练教材,以明赏罚和张胆鼓气,作为提
战斗力之
本。 卷三,练耳目,计 16 条。主要讲如何训练士卒熟悉辨别金鼓、旗帜所显示的各
指挥信号的能力。即“以形
之旗教其目,以金鼓之声教其耳”此为节制行列,调度指挥的训练。 卷四,练手足,计 20 条。重在训练士卒攻打防守、撕杀
退的军事技能“以
退之节教其足,以长短之利教其手”使士卒适应实战的要求。 卷五至卷八,介绍训练营阵之法,主要有场
、行营、野营、战约四个
分内容,概括了各兵
大兵团协同作战的实战要求。 卷九,练将,计 26 条。戚继光认为:“练兵之要,先在练将。”这一卷和杂集中的《储练通论》上、下二卷、《将官到任宝鉴》和《登坛
授》二卷,都是讲如何训练将领
备德、才、识、艺四
基本的军事素质。戚继光要求将官为全军表率,三军首锋,这些内容比起《纪效新书》大大超
了一步,为戚氏兵书中最有价值的
分。 杂集第五卷《军
制解》,主要是讲火
的研制、改
、使用和维护。 杂集第六卷《车步骑营阵解》。主要讲车、步、骑及辎营的协同作战训练方法。这是戚继光继在《纪效新书》中提
鸳鸯阵长短武
合作战之后,又开辟
来的各兵
协同作战的战术新领域,也是古代军事思想的一大飞跃。总而言之,戚继光的两
兵书主要是突
一个“练”字,大量的内容是讲述训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戚继光军事思想的最大特
。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讲求实效是戚继光军事思想的又一重要之
,他反对华而不实,徒有形式的“
架
”练兵提倡从实战
发,一招一式都要讲究实用。武
装备也要求讲求实际效能,只要能杀敌,不要雕纹装饰。 此外,戚继光军事著作的语言通俗易懂,可供普通士卒研读,这在古代兵书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毕生戎
的戚继光不仅有显赫的战功,而且在军事科学的发展上有着杰
的贡献,当时就有人说他“集古今名将之大成”他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对军事训练、兵
制作和战术思想都有极大的创见。清人钱熙祚在译述《练兵实纪》时说:“观其教练诸条,
切著明,有如面语。百世而下,犹想见当日军容之盛。故宜戚镇蓟门数十年而边境无事也” 《练兵实纪》自
书后,就受到世人的注重,明代就有许多刻本
传,此后《四库全书》、《丛书集成》等都收编了此书。戚继光的练兵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400 多年来的军事家,都无不从戚继光的著作中
取营养。1942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还编写了《戚继光治兵语录》、与《孙
》、《吴
》、《司
法》、《尉缭
》等合编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丛书》,在延安
版发行,供八路军
学习参考。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等为镇压太平军,编练湘、淮军,主要就是以戚继光的军事思想作为指导原则。不过,他们编练湘、淮军突
了私家军队的
质,摒弃了戚继光的抵抗外来侵略、保国卫民的建军宗旨。继湘、淮军之后,袁世凯把持北洋
陆军队。其后大小军阀四起,阎锡山训练了“阎家军”
步芳训练了“
家军”蒋介石也把自己的军队视为“蒋家军”戚继光军事思想完全被他们曲解在一个“家”字上。 正文据《四库全书》本,又参校《丛书集成初编》本,略有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