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四章(2/2)

“真是,”锦儿亦颇为慨“亏得有平郡王府这一门阔亲戚——”

“去!”锦儿一把推开了他,起就走。

“是,是!”锦儿抢白:“你功积德的好事得太多了!”

这段心里的话,却不便跟锦儿说,说了一定会挨顿骂,因而只好找理由驳秋月的话。

锦儿觉得他的话也有理,但想起他在南京的劣迹,就不能尽信他的话,当下就冷笑着说:“哼!你早知这些,也不至于会落到今天。”

锦儿心思已有些活动,但总觉得他的话说得太好听,信不可;因而忍不住问了一句:“莫非你真的没有额外的贪图?”

这几句话将锦儿说服了“好吧!我再来想法。”她说;“不过不能急,我慢慢儿跟秋月去磨。”

“有的,我是贪图保举。”曹震答说:“粮台在后方,军工保举好不到哪里去;而况还要尽四老爷在先,我就更谈不上了。陵工的保举,向来优厚,我来结上七品笔贴式,想法升上主事,那时放关差、放盐差、放织造,说不定还回南京‘老家’呢!”

“惟其如此,我更得在四老爷边,有我在没有人敢欺四老爷。”曹震又说“我也不是想在陵工上大捞一票,循规蹈矩,分到我名下的回扣,也很可观了。我不但不会去瞎搞,相反的,要好好些心思,帮着四老爷去查账目。四老爷连算盘都不会打,如果没有一个人在他边,那才真的会。”

“一不错。”秋月正好规劝,赶接着她的话说:“因为只有这一门能有照应的亲戚,震二爷应该格外看得重。光也该看远一儿,只要尽心尽力当差,将来何愁没有好差使?再说,陵工上事,油系也甚重,了岔,就不光是抄家赔补亏空的事了。”

頫、曹震的情都不好。事实上是曹頫生长于江南,有多读了几句书,久染书香世家的气味;与包衣人家,惯于卑躬屈节,唯利是图的习俗,格格不。曹震则是一幅“大爷”派,礼节言语,都比较随便,亦为曹家族众视作骄狂,背后的批评,毁多于誉。人缘如此,自然难望有人会在缓急之际,加以援手。

于是曹震委婉解释,当初是跟震二赌气,她在公帐上落私房,他也就敞开来了。如今不比从前,第一是吃一次亏学一次乖,不能忘记当年抄家的教训;其次是年记长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荒唐;最后恭维锦儿“家有贤妻,夫不惹祸。”复又提保证,只要锦儿帮他把这件事谋成了,她情愿受她的束。

“你别走!”曹震一把拉住她说:“咱们好好儿说说话。”

“只要你肯去办就好。我不急。反正四老爷起复,也还有些日。”

这话说得锦儿骨悚然。她也听人说过,皇陵的风,关系至重,要如何修的固严密,万世不,主事的人尽主意,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没有人敢驳一个字;但如果陵工了纰漏,譬如陵中渗之类,那一下轻则充军,重则斩决,是一场灭门之祸。

“我过什么伤德的事?无非多了几文而已!连寡妇人家的门都没有踹过,什么地方伤了鸷;不然,就算你肚争气,我也不能有一个白胖小。”说着,便摸摸索索的在锦儿上起腻。

“今天怎么样?今天不是好的吗?”曹震大声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老太爷在日,不知救过多少人;四老爷从未害过人,就是我,也没有过什么坏事。”

因此,她完全接受了秋月的意见,回去见了曹震,婉言相劝;死了在陵工上大捞一票的心,不如仍旧在平郡王府当差,迟早会有好差使到手。

曹震何能凭她这一番话,便即死心。事实上他也有他的苦衷;最为难的事,面丢不起——西城皇木厂、北城地安门大街的那班大木商,早有消息,在他上狠下了一番功夫。每天在砖塔胡同玉秀班、红遍九城的小金铃的香闺宴叙;酒酣耳之际,曹震一时大言:“我四叔只懂事下棋,喝酒玩古董;只要他得了这个差使,还不是一切都给我。”满话已经说去了,到来全是那回事,以后还有脸见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