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14误读红楼chun:不幸者的ma太效应(2/2)

居住在紫菱洲里的迎,似乎从没有过青岁月,永远是凉淡单薄的,一阵又一阵寒意透来,四下透风,漂泊无依。她蜷了又蜷,恨不能蜷到自己的里,仍不到一,既然这样,就将寒冷视为正常吧,她不雪月的文章,只读“太上应录”,将现实不幸推到哲学的度上,仿佛就能解决掉。

没有挑细选,没有认真打量“娶亲的日甚急,不过今年就要过门的”,迎就这么匆促地嫁掉了,匆促到连一个生日都写得团锦簇的《红楼梦》,也没怎么描述这位千金小嫁的排场。她所有的亲人都睁睁地看着她朝火坑里,保持着理的缄默,贾政好歹还劝缄过贾赦几次,贾赦不听倒也罢了,最冷淡的要数贾母,唯一能够挽回迎命运的人,明明并不满意这位孙女婿,却说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况且她是亲父主张,何必多事。为此只说“知了”三字,余不多及。

菱叶不胜愁,重繁霜压纤梗。

诗,宝钗便说,她住的是紫菱洲,就叫她菱洲,四丫在藕香榭,就叫她藕榭就完了。宝钗以这般轻浮的气打发二位,足见她们在她里都不大有分量,惜年龄较小也罢了,对于迎这位二怎么如此不恭敬?

池塘一夜秋风冷,散芰荷红玉影。

的人生继续降落,不过比以前加快了速度,先是被丈夫凌辱打骂,最后是“金闺柳质,一载赴黄梁”对于她的死,读者如我没有一丝惊讶,她的一生都在下降着,在不幸的旋涡里挪移躲闪,如今,终于落到了最低,她这一页,可以就此掀过去了。

然而,命运总不放过迎,即便她躲到一隅,也会找上门来。贾赦使了孙绍祖家五千两银不想还,想了一个变通的法,把女儿许给孙家。中山狼孙绍祖是这么说的,结合贾赦一贯为人,倒有几分可信。

第四十九回,只因宝琴等人来到荣国府,宝玉便兴兴要起诗社,探说二还病着呢,宝玉张就说,二又不大作诗,没有她又何妨?呵呵,这会他并不知宝琴她们就一定会作诗,诗社云云,不过是享受风雪月的形式罢了,宝玉脱的一句话,可以看这个在他心中的真实分量。

总而言之,凡落到迎上的都是最坏的,她的妈最刁恶,不但是聚众赌博的大家,还拿了她的累金凤去赌本,她的丫鬟最平庸,无论是司棋还是绣橘,都缺乏光彩,和探的侍书本没法比,后者虽然没现几次,但单看她讽刺王善保家的一节就何其大快人心?绣橘和妈媳妇的对嘴就没有这等清楚利。

贾母是这么不多事的人吗?贾政教训宝玉,也是亲父教导儿,她怎么就心肝儿地哭天喊地,不惜要与贾政决裂?她是对这个孙女无所谓,生也罢死也好,只要不要她负责就成。

这首诗罗列景致散无稽,后面的一声叹也不恳切,很有些为写诗而写诗的意思,钱钟书说文人最喜有人死,可以有题目哀悼的文章,宝玉也不能免俗地为晴雯写过夸张的祭文。生离虽不如死别诗趁手,也大堪用,宝玉怎么舍得不写一首呢?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污棋枰。

鲁迅先生说,鞭扑底下的囚徒决不会用一篇妃红俪白的骈文来倾诉痛苦,“饥来驱我去…”的陶渊明,其时或者偏已很有些酒意,同样,真正置于“风霜刀剑严相”之苦境的迎,反倒从未试尝用诗歌来直抒臆,相对她真实的苦痛,诗歌是个可笑的东西,她一生都在尝试的,是麻木自己,让自己能够忘记,可惜命运得太,她无法再任何努力。

可笑的是宝玉表达对于这位“二”之不舍的那首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