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的理性不难明白,一个只剩父亲能依靠的孩子,没有多少反抗空问,然而,他就是怎样也无法停止对她生气,气她让那些伤害发生在自己身上。
另一方面,他也气自己莫名涉人这场社会上早就习以为常的家庭悲剧;更气的是,也许他看待这场悲剧的角度,太过苛刻了。也许他根本不该苛责那个毫不反抗的孩子,也许她不是不愿反抗,只是无力反抗、不知由何反抗。
唉…逸桀其实错了!
假使可以,他多希望自己的人性能完全泯灭,在这种时刻。
如此,他就不用拿着这张看来冷漠的表情,面对那个惊惶脆弱、一无所有的小女生;更不必狠着心逼她长大…
他其实真的很希望,他没有丝毫人性。
林里的咖啡,真的空了。
而头一回,总觉时间不够用的他,竟惊觉眼前的夜晚似乎遥遥无结束之期般,漫长得可怕。
。--。--。--
在大学里,只要考完所修课程的期末考,就算开始放寒假了。因此即使是同班同学,每个人开始放假的时间也不见得相同。
若殊这学期比较幸运,选修课程的期末考全比必修课期末考时间早一个礼拜。所以考完最后一科必修期末考,班上还有一大半人等着奋斗其他选修考试,她就已经进入放假状态了。
她要带的行李真勉强要算行李,也实在少得有些寒酸可怜。只消简单用一个小型背包就装好了,埋头装了三件擦洗衣物和两本书。
出了恒春车站,若殊的第~件事是找提款机。
四个月生活费三万两千块,加上学杂费、住宿费,她算了一个整数…六万五千块。
领完钱,她走回恒春车站等林伯接她。没多久.一辆蓝色小货车停在她面前。
“上车。”驾驶摇下车窗说,口气冷淡。
她的吃惊很明显,没想到来接她的人会是杨逸凡。尽管吃惊,她也没开口说什么,静静上车、关好车门。
“我正好有事到镇上来。”车子开了好一会儿,他说话的声量突然得刺耳。
这句话是为了解释接她的人何以不是林伯吗?他像是需要向人解释的人吗?若殊不自觉地拧了拧眉,却不忘对他的话以默默点头当做反应。
她一直以为,他这人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本不顾别人感受,只会自以为仁慈做自以为对的事!就像他三个多月前说的、决定的,关于她未来几年该怎么过,那态度仿佛他安排的是某项理所当然的工作进度,而不是一个“人”未来几年的生活。
她,不过是杨逸凡的一时仁慈。
她会一辈子记得那个桌上摊着一张剪报、一张提款卡的夜晚。
那晚,她一个人盯着那一纸一卡,茫然得找不到半点头绪。然而或许,真正教她永生难忘的,是杨逸凡说那句一时仁慈的施舍态度。
那夜,她才明白自己是真正、彻底地一无所有。
即使杨逸凡“~时仁慈”给她一张卡、给她一个看似能暂时安顿的地方.但同时杨逸几也让她深刻体会到“一个人”的滋味,有多无依。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说得多好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