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狂妄的家伙,不过后来挨打击的次数多了心态反而平和了,每次买衣服回来都战战兢兢的,不接受完马平志同志的批判反而会心神不宁。不过那时苏杨和马平志玩的还算不错。马平志除了在玩弄女人这方面表现出极高的智慧外,其他方面一直胸无城府,比较不会做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穷苦人苏杨却是老谋深算,想到什么就不说什么,因此俩人性格倒能互补,睡在上下铺成天打交道,相处起来太平无事。
说实话能容忍马平志那种财大气粗的德性真没几个人,而苏杨之所以能够面对马平志的侮辱无动于衷并可以始终如一对他微笑的很大原因是苏杨认为马平志的狂傲是建立在他有钞票的基础上,有钞票就有资格,有钞票就有理由,这是苏杨心里永恒的真理,苏杨本人没钱也不打算赚钱,但并不妨碍他尊重钱理解钱,苏杨想对马平志这种每双运动鞋不下800人民币的混蛋的侮辱实在算不了什么,说白了就是活该,有钱人当然要打击没钱人,换个角度说就是没钱人就是应该接受有钱人鄙视,两者都无可厚非,逻辑成立。
当大学二年级时一般同学还在为拥有一部数字BP机沾沾自喜之际,富人马平志已经买了部爱立信GH398,黑不溜秋的那种,体积足有一小板砖那么大,就这块板砖当时价格是一万三,照那年的标准能养活三个大学生读一年大学。而等到四年级时马平志又做了件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事――买了辆小车,桑塔纳2000,不算太贵,前后花了20万。那时马平志已搬出宿舍,和陈菲儿住在北外滩一幢酒店公寓里,每天早上上课前都能看到马平志把小车停在教学楼前,然后和陈菲儿俩人戴着墨镜从车里钻出来,神情冷峻,步履矫健,跟“黑客帝国”似的。马平志没走几步就一个小回头手中遥控锁轻轻一按“嘟、嘟”两声清脆电子声应势而响,实在潇洒的可以,把旁边刚停好自行车的教授看得直摇头。
对自己的另一个好兄弟李庄明苏杨一直抱着又爱又恨的态度,颇像鲁老爷子对待阿Q之类的同志心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苏杨一直坚持认为李庄明活错了年代,这厮压根不应该出现在实现了四个现代化的上海,更不应该出现在物欲横流的二十一世纪大学校园,这分明是对我们李庄明同学的亵渎嘛!你只要粗判断他那点气质就知道他应该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象牙塔,想想那时的大学是多圣洁啊?动不动就是诗歌就是摇滚就是顾城就是失落的青春,沧桑得想让你大哭一场,哪像现在大学生动不动就和你讨论一夜情,上网骗女人,下海赚钞票之类超世俗话题。对苏杨这个观点李庄明举双手双脚表示赞同,桐城人李庄明从骨子里无比痛恨时下充溢大学校园的物质和精神,他坚持认为电子产品的出现是反文明,物质的进步其实是精神的沦陷,而所有的欲望都缘于人心变态,他无比神往那个早已消失的一九八零年代,在他心中那才是青春少年灵魂真正的乐土――或者说,是他李庄明的乐土。无数次,苏杨清晨从睡梦中醒来后看到的第一个场景就是李庄明抓着《海子诗集》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杜鹃悄无声息流眼泪,那种执著和投入让同为文人的苏杨看了后很害怕,他害怕自己有一天也会像李庄明这样走火入魔从而成为公众眼中的大傻B,所以他只能继续睡觉假装什么都没看见。